2014年全国高校思政课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经典读书班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工作会在校举行
朱民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们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与近况。他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而队伍建设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因素,抓住了“人”这一要素就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和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和教育部党组近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目前学校正在认真贯彻落实。朱民希望学校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兄弟院校在组织实施教育部“择优资助计划”和“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计划”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更好地发挥两个计划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
高德毅代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对读书班和研讨会在沪举行表示祝贺,并介绍了上海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高德毅指出,上海历来重视思政课建设,已经把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列为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体制机制、关键瓶颈、保障条件等方面着力推进。他强调,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加强思政课建设,要找准突破口、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协同创新,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张东刚对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及东华大学为读书班和研讨会成功举行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他指出,当前思政课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也是更加旗帜鲜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机遇期,要把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批示、意见和会议精神,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阐释力,坚定大学生的“三个自信”作为思政课建设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要从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教学人才体系、课堂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等7个体系入手,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政课建设体系,加强系统规划、改革创新,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开幕式上,张东刚与高德毅启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空间。据介绍,该网络空间由教育部社科司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发管理。2012-2014年的150名“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将首先进驻网络空间,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张东刚还为与会的思政课教师和实践研修基地负责人作题为“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专题辅导报告,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背景意义、目标任务、政策内容等进行了深入解读。
本次读书班安排了多场专题式的辅导报告,并组织广大学员进行学习体会的分组交流。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殷啸虎、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陈锡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顾海良、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候惠勤等先后走进读书班,与广大学员分享了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学习和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王易、北京大学程美东、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复旦大学徐蓉、西南大学白显良、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庆霞、武汉理工大学王智等7位“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代表在学习总结会上作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教育部社科司还组织召开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工作交流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集编写工作研讨,并赴青浦区陈云纪念馆开展了《党性修养的光辉典范•陈云》的实践教学活动。
据悉,教育部2012年启动“择优资助计划”,每年遴选50名高校中青年思政课教师骨干作为资助对象,旨在搭建多种成长平台,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思政课教学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三年来已有150名中青年骨干人才获得资助。2013年5月,教育部又在全国建立了首批12个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实践教育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践、运用鲜活案例开展教学科研、向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能力,仅2014年就有1000多人次思政课教师参与各类实践研修活动。
(摄影:李盈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