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金课与西部共享:我校与喀大学生同上一堂课
看起来,这就是一节平平常常的课——10月8日上午9点55分,在我校奉贤校区A教306室,120名2018级学生济济一堂,像往常一样在上无机化学课。
不过,也有一些不寻常——远在5000多公里外的喀什大学,也有200名大一新生与他们在同上这门课。他们不仅能实时听到课程内容,也能举手发言、参与课堂互动。
为这门远程共享精品课提供技术支撑的,则是学生们身处的这个现代感十足的沉浸式远程直播互动教室。前方三块大屏,后方两块屏幕,教师身影由跟踪摄像机自动捕捉,两地画面清晰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切换,整堂课程呈现流畅。这样的无机化学课接下来要上一个学期。
在教育部高教司发出“慕课西行”的号召后,我校先行先试,无偿为喀什大学打造同步课堂,将优质教学资源无私输送到西部,实实在在地为西部教育与人才培养做些事情。这门无机化学同步课便是国内首次试点,10月8日是该课首次正式运行。
“华理工化学学科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以该学科的精品课程柔性帮扶喀大,体现了上海高校对援疆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社会发展组组长傅建勤说。
无机化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着重教授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据介绍,由于师资匮乏,喀什大学的无机化学课程面临开课困难的窘境。为此,我校特意安排了学校的优秀教师、化学学院徐志珍教授担任这门共享课程的负责人。
徐志珍老师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华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教师团队”的一员。她教授的无机化学课程是上海市精品课程。以“站上三尺讲台,就要对得起学生”为座右铭的她,上课条理清晰、讲解透彻,深受学生欢迎,课堂上不仅座无虚席,还常常需要加座,课前学生还会早早占座。得知开设同步课堂是为西部高校献爱心,徐志珍老师欣然应允并立即着手准备。
华理和喀什大学的生源不同,学生的基础也不同。例如,喀什大学维族学生占比超过60%,知识基础较弱。此外,新生报到时间不同、两地存在2小时时差等,也为课程实施带来了困难。
“既然做了,就要尽心尽力去做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徐志珍仍然迎难而上,她表示,课余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开发配套的线上课程、开展习题课、微信群答疑等,进一步确保教学质量。
此次同步课堂试点借助网络与在线教育技术,依托线上平台与沉浸式远程直播互动教室,将我校的无机化学课程原汁原味地隔空“搬”到喀什大学,从此,西部学生又多了一个途径,得以共享东部优质的系统化专业基础课程。
“心系一带一路,传递智慧福音;满蓄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战略。”喀什大学罗浩波副校长对华理的援助深表感谢。他表示,同步课堂开启了上海智慧、智力援疆援喀的新途径与新模式,是铁肩担道义、雪中送暖炭的仁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