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 复旦推思政课改革
“大家熟悉的电影里,《1942》展现特殊时期的人性,《星际穿越》塑造一位极其聪明、却为了求生而撒谎的星球探索者,《狼图腾》中作为‘神’的狼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人性。”你或许很难想象,这段开场白来自一堂大学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学生不爱听,老师讲得累,思想政治课的刻板印象影响了好几代人。而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支“最年轻”的教学团队,正着力打破这般印象,打造“最精彩”思政课堂。
热门电影进入思政课堂
怎样把思政课这门“最难讲”的必修课上好,是思政老师一直琢磨的问题。日前,由复旦大学顾钰民教授领衔的“概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整体推进探索" >基于实效性的《概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整体推进探索”教学改革项目,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思政课程项目中的最高奖项。学校的思政课改革成果已显成效。
记者走进了复旦大学一堂普通的思政课。在这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上,主讲教师陈琳从近来的热门电影《星际穿越》、《狼图腾》,到《周易》、《我们仨》、《21世纪的资本论》各时代、各领域的经典作品,一一娓娓道来。记者观察到,即使排课时段在周五晚上,大阶梯教室内依旧座无虚席。三堂课连着上,也几乎没有学生“忙活”私事。
陈琳告诉记者,上这门课的难度在于课程本身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很强,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感。而且《概论》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中学课本的内容也有相似,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作为一名80后,陈琳选择在课堂上与上百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思考,以自己的“心灵成长史”打破通常印象中高校思政课的死板样貌。
“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政治课有趣,本来打算政治课的时候写作业的,但没想到被您的课吸引,不由自主地三节课都认认真真听您讲课。”这是一名学生对《概论》课的评价。
不念教材为学生答疑解惑
陈琳只是被誉为“最年轻”教学团队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教研室中的一名代表。据悉,近年来承担《概论》课教学的队伍越来越年轻。10位老师的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40岁以下的老师占到四成,更有三成是80后,最年轻的一位还不到30岁。老师们虽然年轻,却个个是学术牛人,师出名门,深受学生的喜爱。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钰民教授上了38年思政课,在他看来,过去的授课“很规矩”,老师照本宣科,但效果也大打折扣。而现在老师们的上课观念则越来越开放,“老师再也不是拿着教材上课”。经过深入调研和筛选,教学团队从教材的每一章中提炼若干大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和思想上存在的疑点等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讲问题,讲清楚现象背后的理论。
“不能说80后、90后的学生不关心政治”,教师李冉总结授课的最大感受,“只要激发起学生的钻研动力,消除以往的看法成见,学生自然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这学期的第一课上,李冉就让学生上报感兴趣的讨论课选题。让他欣慰的是,学生的关注点从“全国两会”、“四个全面”到“一带一路”等,几乎覆盖了当下时事热点。
书记市长为学生讲课
《概论》课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社会”走进校园。在实践教学中,学校连续六年举办“复旦大学中国市长论坛”,先后邀请近50名市委书记、市长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课,让大学生在校园内了解和接触“社会”。
在复旦,《概论》课的考核也不再以一张试卷给成绩。为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思考社会和人生,学校规定将参与“市长论坛”所写的小论文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获得优秀论文者,期末考试可获免考,成绩直接拿A。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向社会进行调研和撰写文章,每学期都会举行主题征文大赛,参赛的优秀作者,同样可以获得免考资格,直接拿A。而每届征文比赛的主题都紧扣当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