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逸事

09.01.2015  21:17

有人说,这世上有两处地方,你去得越多,便越会感觉到自身的渺小。这里所说的两个地方,一个指的是医院,而另一个指的就是图书馆。

我刚入大学那会儿,对这句话倒也谈不上特殊的感受。然而当时光如箭而逝,人已置身于千里之外另一个时空下时,每每忆念起象牙塔里的往昔,这句话在心底,便产生出些许呼唤与共鸣。       

谈到这儿,似乎读得越多,我们的思想就越愈来愈添上一重包袱,以至于有时一个人走入空空荡荡的图书馆,驻足于那一排排幽深高大的书架前,竟生出一些压抑来!于是,我并不打算谈论书中那些深刻的思想,却倒想在这有限的笔纸之上,聊聊平常读书中的三俩逸事。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逛书。大学时代,每天不去个图书馆两三次,总感觉这一整天就让我给荒废了!以至于后来与同室好友闲聊,每次谈及图书馆,好友总会回道一句:“去图书馆会上瘾的!”。再后来,在微信聊天,有一次忽看到朋友打出了“屠书馆”这样一个词。顷刻间,仿佛恍然大悟:原先一直觉着枯燥乏味的读书,竟也可以带上如此的调侃与风趣来。

手边的书虽不多,却也喜欢收藏。毕业离校时,送大学同学离开校园,他们宿舍的墙角,堆着好几摞旧书。在他打包之际,我便认真地挑选起地上的旧书来。我一边挑,一边跟他聊过去的四年往昔。这一面,是同班的俩人,在慨叹四年飘逝的大学生活;而那一面,我已从那些书堆中淘出了些“宝”来,古文的,哲学的,文学研究的,统统放进了我的书包,他也收拾好了包裹。当晚,送他到校门口的那一段路上,我背着个包,手里还捧着十来本书,一路上跟他欢声笑语,谈论今后的去向,直到把他送上的士,竟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着了。临别时,我们在校门口拍照,合影时,除却肩上的背包,我两手间还捧着一摞书。本想放下书来与他合影,可他却赶紧说道:“就拿着吧,这样挺好。”那一晚,以这样的方式和同窗离别,用一个时下的词语来讲,“也是醉了”!

又一次,班上几位同学去肇庆游玩。从他们的微信推送,我大概知道他们已经到了鼎湖山。于是,我跟帖问道:“你们看到谢大光的那篇《鼎湖山听泉》了吗?”朋友说,暂时还没有。不一小会儿,他们便回复我道:“你之前来过这边吗?我们刚路过一块石碑,上边密密麻麻地刻上了《鼎湖山听泉》全文。”其实,我并没有去过鼎湖山,也不清楚鼎湖山的风貌,只是初三时在语文课中学过《鼎湖山听泉》这一俊朗舒畅的名篇佳作,即便时隔多年,仍让我赞叹不已,料景区必有宣传。于是,我看到他们去肇庆游鼎湖山,便开了这么一个玩笑,岂料在景区当真有此石刻!

再有一次,我往家中寄书。在我看来,倒也没多少书,一个放彩电的中等纸箱里装了些书,数日后,家里收到书后,在电话里跟我说到:“不要再往家里边寄书了!最近打牌总输钱啊。”听到这句话时,我先是一愣,继而大笑了好久!

前几天,直系师弟转发一则微博与我,并评论道“师兄借阅量惊人”。说起来,2014年6月本科毕业后,本以为和母校就这样渐行渐远。怎料,母校图书馆,为号召大家来馆阅读,于下半年统计出了今年上半年读者借阅量总排名。我以“172”的借阅量名列前五,其中前两名借书达人为教职工,再后边两位是研究生。收到这条微博,我遂回复师弟道:“若是加上我借师弟师妹校卡所借的册数,我看名单上第一名的老师,怕是也有点危机咯!”

看书的人,大多钟情于书中所铺展开来的世界。可有时候,当读书与生活间,不经意迸出个三俩逸事,这比起整天儿沉在书里头,更让人乐足与回味!(作者系上外高翻学院翻译学专业在读硕士 徐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