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高端系列论坛首场开讲 诺奖得主Klaus von Klitzing教授谈“未来的国际计量单位新体系”

07.05.2015  10:54

5月6日上午的光华楼东辅楼102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是谁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听众?原来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马普学会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Klaus von Klitzing教授,他正在此为全校师生奉献题为“A New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in 2018!?How my Nobel Prize Contributed to this Development”的专题讲座。

本场报告开启了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高端系列论坛的序幕,为复旦110周年华诞送上了一份丰盛的学术大餐。报告会由复旦大学物理系和复旦大学科技处联合举办,物理系系主任沈健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教授出席报告会。

在沈健简要介绍了Klaus von Klitzing教授的简历及学术成就后,报告正式开始。Klaus von Klitzing教授首先从自己和复旦的深厚渊源、以及物理学发展与复旦建校之间巧妙的联系说起,生动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随后,Klaus von Klitzing教授步入本次报告的正题“2018年是否会有国际计量单位新体系”,他首先交代了这一问题的背景,并对国际计量单位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形成单位制的物理学思想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与标准计量物件进行比较,到现在的将计量单位的规定与基本物理学常量联系起来。随后,Klaus von Klitzing教授具体讲述了对基本物理学常量的精密测量,特别是对原子共振跃迁频率的测量、光速的测量,以及约瑟夫森效应、量子霍尔效应、电子泵浦等新物理学效应的发现,是如何推动即将建立的更为可靠而有效的国际单位标准。Klaus von Klitzing教授本人的贡献主要在量子霍尔效应上,他也正是因为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电晶体中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而获得了198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Klaus von Klitzing教授预计,2018年将根据基本物理常量的规定来确立新的国际单位标准。最后,Klaus von Klitzing教授提出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基本物理常量是常数吗?它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吗?

精彩的报告结束后,是热烈的提问环节。同学们不想放过这个与物理学大师当面对话的机会,纷纷踊跃提问,Klaus von Klitzing教授一一亲切作答。会后,同学们还围拢在Klaus von Klitzing教授身边,作进一步的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