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建:循环经济 “从摇篮到摇篮”

08.10.2014  12:18

          ■本报记者 唐烨
  收到一张节日贺卡后,你会怎么做?大部分人会这样:将贺卡保留几个星期,然后丢入垃圾桶。全球最大地毯企业萧氏很多年就开始做这样一件事儿:为自己的合作企业设计了一种由聚丙烯塑料制成的贺卡,每年合作企业会将这种贺卡邮寄给客户,并附赠信封与回程邮资;当客户欣赏完贺卡后,可以按照贺卡上的地址回寄给萧氏,萧氏会将这些贺卡回收,并作为一种地毯的生产原料再次投入生产。
  萧氏推广的是一种“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经济理念。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认为,过去十多年,国内学者呼吁、政府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但大多聚焦于从填埋焚烧垃圾到回收利用; 现在对循环经济的认识需要升级新版本啦。
  什么是“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经济理念?诸大建说,在线性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产品形式和生产形式是挖掘—制造—扔弃,具有“从摇篮到坟墓”的特征,企业靠大量消耗物质材料进行盈利。有时,企业甚至会巴不得消费者手中的物品早点坏掉,然后向他们推销新产品,因此许多产品具有一次性、不耐久的趋向。而在循环经济情况下,就需要发展从“摇篮到摇篮”的闭合企业模式,即通过对产品的维修和再利用、通过对部件的加工再制造、通过对废弃物的再循环加工,用尽可能少的甚至零废弃物的形式。
  美国著名生态建筑师麦克唐纳与化学教授迈克尔·布朗嘉最早提出“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他们认为,所有东西皆为养分,皆可回归自然;而要从“养分管理”观念出发,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必须仔细构想产品结局,让物质得以不断循环。
  诸大建认为,许多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产品零部件可以达到90%以上的回收利用,这就是“从摇篮到摇篮”的企业表现。
  比如,日本富士施乐生产的复印机、打印机在报废后,可以被回收、拆解为56个类别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小到复印机使用的硒鼓中的轴线都能被拆解出来。经过分选、修复等特殊流程,符合质量标准的零部件,将与新品零部件一起被送上产品生产线,用来组装新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零部件,会被送去进行再处理变成原料。一台打印机中的材料循环利用率可以达到96%。
  地毯虽然能够被使用很多年,但萧氏却为废旧地毯“安排”了完善的循环利用系统。被回收后的废旧地毯能在萧氏的工厂内,根据不同面料和底背成分加以处理,其中85%的地毯直接被再制作成地毯产品,14%的产品降级循环成其他产品,1%的产品直接转为能源使用。过去7年,萧氏回收利用了超过27万吨消费后地毯产品,这一数量比所有行业内其他厂商回收量的总和还要多。
  在诸大建看来,制造业企业从传统的售卖产品转向售卖服务,也是循环经济“高段位”的一种表现。“循环经济的最高境界是‘只求使用不求拥有’,生产者的目的是创造价值,消费者的目的是享受效用。
  在上海世博会上,德国不莱梅的“汽车共享”系统曾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汽车制造的中心城市之一,不莱梅在空气污染、能源消耗、二氧化碳减排等方面承担了巨大压力,当地实施了一套“汽车共享”系统,让顾客可以打电话或者从网上预订共享车辆,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最近,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的一家子公司Car2Go,则把这一共享理念往前更推进了一步。顾客不用提前预订就可以拿到这家企业运营网络中的任何一辆汽车;用完后,顾客可以随意停在系统内任何一个免费停车区域。诸大建说,在这些商业模式中,传统企业不再售卖产品转而售卖服务,制造业开始向服务业转化。
  诸大建指出,国内对循环经济认识需要从三个方面“升级”:要通过发展垃圾回收利用产业,建设低垃圾城市;通过再使用、再制造,建设“从摇篮到摇篮”的闭环型企业;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匹配的新型服务经济。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10/07/content_22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