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急诊室女超人”到诊所CEO

06.02.2015  12:02

  于莺瘦了,于莺变了。穿一身干练的大衣,踩一双“恨天高”的长筒靴。她不再是身着白大褂的协和医院急诊室女医生,而是某民营医院门诊中心的CEO。

  从“急诊室女超人”到诊所CEO,于莺经历了什么?

   挖坑”的人大代表李宝俊

  不久前,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93号院的一处民宅因房主偷挖地下室而导致路面塌陷。据了解,93号院业主李宝俊是徐州市人大代表,曾在去年因违规施工被处罚,此次挖地下室没有相关手续,属于违规施工。

  “挖坑”事件败露后,李宝俊立即“诚恳道歉”、闪电辞去人大代表。不过,公众更关心的是,如果不是私挖地下室挖塌了大街,他是不是还会继续呆在人大代表的位置上?这样水准的人大代表,又如何为民代言?

  《代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然而,近年来,人大代表的违法案件时有所闻。比如,福建周宁县某人大代表在上海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就曾造成很差的社会影响。个别人大代表不仅没有“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反而成为违法的“坏榜样”,这样的代表,人民怎么能让他代表?

   跪拜孔子的高中生

  1月30日,有网友通过论坛发帖称,河南省平顶山市某校不仅要求学生向孔子像下跪磕头,还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不少学生对此有想法。该校校长表示,学生跪拜孔子确有其事,但他们对圣贤的崇敬是油然而生的,学校并未强制要求学生下跪。

  对此,有网友评论说:“老是喜欢做些表面功夫,孔子知道了,也不见得高兴。”也有人说:“引导学生多学一点传统文化经典,很好。但教育方式要按规律办事,违背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的‘为学生好’,只会事与愿违。

   坚强姐”胡凤莲

  这几天,“坚强姐”胡凤莲感动了不少人。她今年50岁,广西人,因为从小失去两条小腿而残疾,平时不得不把两个膝盖用废旧轮胎皮包起来跪着走路。如今她在龙胜镇一家工厂当木材搬运工。

  胡凤莲的生活,对于正常人来说是艰辛无比的,这也是人们感动于她勇于与命运抗争的原因——她跪着打工,但却立起了人生豪气。无可否认,这些在艰辛生活中奋力前行的人们,值得社会尊重。

  而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身残的胡凤莲有更好的保障,而不是“一个月只能领到200元”,或许她就不会出来打工,或许人们也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位“坚强姐”的存在。但即使这样,那应该是一种更好的结果。

   招聘女儿”的刘婆婆

  郑州市十里铺社区有一位68岁的刘婆婆,她学医出身,是一家诊所的掌门人,在郑州有4套房产。因和老伴无儿无女,她找人代写了一份“招聘女儿”的启事,希望能找到一名40岁以下“心地善良、孝敬老人”的女性作为依靠。通过接触如果能让双方满意,即可继承房产和诊所。

  “女儿”能招聘得来吗?有人说,“把尽孝当工作,这个有点冒险。情感的交流又不能量化考核,如何判断女儿当得好不好?”也有人表示,“要不是有4套房产,这则招聘启事还有这么多人关注吗?

  刘婆婆“招聘女儿”一事,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养老问题正日益凸显。尤其对于没有子女的老人来说,如何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从制度安排上保障公民无后顾之忧地安享晚年,比招聘女儿之事更值得关注。

   不一样的诊所

  如果不说,谁能想到这是一家诊所呢?

  北京大屯附近一栋毫不起眼的商业楼,跨进大门,满眼是温馨的乳白色和浅咖啡色,加上亮黄色的灯光,让人感觉暖暖的。

  大门一侧,一组布艺沙发围合出一个小小的接待区,旁边摆着鲜花和杂志架。“我选的沙发面料是新材料,所以价格很贵。”于莺一边摸着沙发靠背一边说,“一杯咖啡倒上去,只要一擦就好”。

  往里走,一楼最引人注目的是儿科诊室。

  诊室的墙上是童话般的冬日小木屋场景,中间的诊床则是一只蓝色的“恐龙”。这张特别的诊床是于莺在美国一家医院考察时看见的样式,回来后专门找厂家定制的,国内独一无二。

  一旁是儿童专用的卫生间。拼成亮丽图案的马赛克墙面,小小的洗脸盆和坐便器,好像来到了“小人国”。

  二楼是主诊区。最令于莺满意的地方,是供患者和家属等候用的休息区。她曾经在微博上晒出三张休息区的照片,有些自得地写道:“还会有书架摆在沙发边,放上各种书刊杂志。想想都觉得挺美的,于是买了杯咖啡,坐在沙发上,啃了个猪蹄。”还是那么无厘头。

  虽然北京的室外温度在0℃左右,但于莺坚持穿着单薄的内衫,带记者去楼顶露台上看一看。空旷的露台一角,有一方小天地,里面有一张咖啡桌,还有一把遮阳伞。“这才是我理想的办公地点。”说这话时,于莺带着一点神往。

  整个诊所一共三层,包括用于各种检查、化验的地下室,面积约1600平方米。

   围着病人转

  从北京协和医院离职后,于莺曾在脑子里无数次勾画自己将要开办的诊所:

  在住宅小区门口,一个200平方米的温馨小诊室,只有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就为周边地区的老百姓服务。“成本也不是特别高,有没有医保没关系,有钱的100块钱一个人,没钱的收60块钱。”于莺以她一贯的快人快语道出了她当初这个“侠女”般的想法。

  但是,想象容易做起来难。开办一间私人诊所涉及很多环节,医疗机构设置申请、执业许可证、环境评估、消防测试、周围可行性报告……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亲历亲为。

  在折腾了几个月后,于莺最终放弃,选择了与一家民营医院合作开办诊所。“现在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最好就是将优势、资源整合,尽快推动这件事。”急性子于莺目标明确。

  2014年4月,当于莺成为这家民营医院综合门诊中心的CEO时,这个门诊中心还处于选址阶段,“八字没一撇”。经过近一年的筹划,诊所将在羊年春节之后正式开业。

  于莺介绍说,这家诊所以全科为主,门诊时间是周一到周日早上9点到晚上9点,有点像在美国比较常见的急症中心。

  和其他医院相比,这家诊所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围着病人转,让病人尽量少移动。”于莺想也不想地回答。

  在一般医院,医生看病只管开单子,让病人东跑西颠又是付费又是检查。而这家诊所从流程设计到规划布局,都以“围着病人转”为目标,让病人看病尽量少走路。比如,所有的楼道都设计成环形,诊所配备有客服人员为病人引路等等。

  于莺还有着更激动人心的畅想:“我甚至想,将来病人不用出门就能在家里看病。比如,针对心脏病患者,可以在身上戴一个远程监控心脏脉搏的仪器,根据实时传输的数据,医生就能随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再把药快递到病人手里。

   包工头”生涯

  穿一身深色的职业装,原先胖乎乎的急诊室女医生,变成了精明强干的女白领。于莺瘦了。

  是减肥了吗?“没,而且没少吃。”于莺依旧实话实说。

  像超人一样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也许正是于莺变瘦的原因。

  2014年4月4日,于莺在微博上透露,“正在进行科室规划,整理财务模块”。

  5月初,诊所选址基本确定。从硬件设施、装修风格,到运作流程,再到人员要求、管理流程,以及最重要的服务标准,都由她负责全盘规划。

  5月16日,在去诊所实地测量前,于莺发了条微博:“想象未来的诊所会是什么样子?咖啡馆风格美式乡村风格?地中海风格?别瞎想了,不管怎样,光线照明、空气流通、动线路径、流程合理才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5月26日,诊所租赁合同正式签订。于莺开始了“大背心裤衩的包工头生涯”。

  12月11日,诊所整体施工验收。

  在此期间,于莺还经营着一家淘宝网店。

  当2013年底于莺的淘宝店开张时,惊讶、质疑扑面而来,惋惜、嘲讽、指责声不绝于耳。有人说,“你是一个有技术的博士,是一名有理想的医生,应该依靠医学普救众生,怎么可以开淘宝店呢?”对此,于莺的回应很简单:“不偷不抢,挣钱没错。

  “我不喜欢微博广告这种营生方式,但必须得有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无论如何,网店缓解了于莺辞职后“坐吃山空”的紧迫感。

  一边筹备开诊所,一边开着网店,整个2014年,于莺像一只旋转不停的陀螺。

  有空时,她也回北京协和医院“探班”。她发现前同事们问她最多的两个问题是:“你现在挣多少钱?”“你是不是又轻松又自由?

  她这样回答:“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又轻松又自由、还能挣很多钱的工作。我跳出体制后最大的感受是,再也不想看到网络上有的医生喊多忙多累了。其实你到社会上去看一看,哪个行业不忙不累?

  闲暇的时候她也想:假如没有微博,假如“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不是幸运地在网上走红,今天她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即便是没有微博,我的性格使然,还是会有这样的选择。”想来想去,她每次都是这个答案。

   CEO做些什么

  两年前,于莺在翻看病历时瞧见病人的职业是“CEO”能乐上个半天。如今,自己成了CEO,她还是很不习惯自己的新身份。

  诊所CEO到底做些什么?“不过是一名‘高级打杂工’而已。”于莺如此定义。

  在她看来,自己这个CEO集人力资源经理、采购专员、产品经理于一身。她笑称自己已经有了“CEO职业病”。有一次,她去餐厅吃饭,遇到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服务意识超强,于是连忙向对方抛出橄榄枝,希望她能来自己的诊所工作。还有一次,她出差住在一家宾馆里,发现卫生纸特别好用,赶紧打听这是什么牌子,准备以后用在诊所里。

  当一名CEO,当然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她开始四处考察和“取经”。

  在上海,于莺见到了从东方医院辞职的医生张强。2013年初,张强放弃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的职位和40万元年薪,转向“自由执业”——没有医保指标,没有论文要求,也没有职称考核。“他选择把血管外科最简单的一个手术——静脉曲张做到极致。”于莺相信,尽管只是专攻微创手术,但是张强现在的成就感一定不比之前当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时有所减少,“因为他成了更纯粹的医生”。

  在深圳,于莺拜访了老同事、从协和医院肾内科辞职的医生朱岩。他跳出体制后,在天使投资支持下一年开办了4家全科诊所,实行380元儿科打包治疗,诊疗费包含基础检查费和3天药费。“虽然每家诊所只有一间诊室,但细节很到位。如何让孩子不害怕医生?如何让孩子在看病时感到放松甚至愉快?这些都是值得医生深层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自己和他们都不一样。”考察归来,于莺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给医疗服务设置合理的定价,并让更多人知道医疗其实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最头疼的招聘难题

  出任诊所CEO,听上去很酷,可这意味着,于莺8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求学、12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从业经历,都将成为永远的过去式,难道不可惜吗?

  “不可惜。”说这话时,于莺没有一点迟疑,“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放弃当医生的理想。我现在的工作偏向诊所运营、管理,这也算是业务上的一种拓展。

  但CEO不是那么好当的。最让于莺头疼的,是诊所的招聘难题。

  尽管这些年从公立医院跳槽的医生因新闻报道时常进入公众视野,但事实上这个比例仍非常小。

  “目前看来,有想法的医生多,但原地不动的人更多。”于莺说,“这是个奇怪的圈子。很多人对这个圈子抱怨,但却不愿意向外踏出一步。

  从安贞医院“跳出来”的妇产科医生王虹,是于莺的现任同事。这位在公立医院工作长达20年的医生坦言,离开前也经过很长时间的挣扎,因为这份工作毕竟体面、稳定,有尊严。

  自从2014年11月13日在自己的微博里贴出“招聘启事”后,于莺开始了艰难的招聘面试工作。最多的时候,她一天面试6位应聘者,平均每个人谈1小时左右。

  最让于莺感动的是一位前来应聘的医生说的话:“我不看重高薪,薪水只要够我养家就行。我是真想做点事,不想现在就能看见自己十年、二十年后的样子。”于莺说,她要找的,正是这样有一些追求、有一些情怀的医生。

  一位在公立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因为对有些医生拼命开药的现状十分不满,决定跳槽来到于莺的诊所。上班第一天,于莺让他到民营医院的前台体验一番。一整天下来,他最大的感受是“这里每个人都是笑着的”,而过去他从早到晚基本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

  “如果要把一个将近40岁的内科医生或急诊科医生,改造成我们理想当中的非常具有人文情怀的医生,能跟病人坐下来把一个疾病娓娓道来谈15至30分钟,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觉得一定会有变化。当医生觉得,只有这么做才能受到病人尊重,只有这么做才是合情合理的时候,一切就会变得顺理成章。”于莺这样说道。

   有温度的医疗

  2013年6月,于莺通过微博宣布辞职。

  其实,于莺原本打算9月递交辞呈,却因为“一个眼神”提前了。

  那天,一名从外地赶到北京协和医院求诊的患者,因为病房满员无法入住。情急之下,他混进急诊科,躺在楼道内,哀求着不要把他赶走。医生、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就在那里僵持着。

  于莺拿起患者的病历,发现病情远比表象严重,她想先与家属沟通。但是,这时候他们哪里听得进于莺的分析,断定是医院不愿治,只想哄他们走。“患者是30岁的年轻人,他的老父亲都急红眼了,眼里的愤怒和绝望,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医生,也许有一天,不是因为我的态度,不是因为我的医术,病人就会跟我拼命。”她就这样辞职了,在还没有找好下家的情况下。

  恢复“自由身”后,于莺决定去台湾考察私人执业诊所,学习全科医学模式。

  她发现台湾的一些诊所很简单:一名医生、一名药剂师、一名护士,加上前台收银就开业了。周围邻居一个电话打来,拎只小药箱就去,进门像自己家一样熟悉。“坚持最原始的医疗,要不要输液、要不要吃药,全由医生做主,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方式。

  比起坐诊、看病,她更推崇的是这种温情的医患关系,能保持长期而稳定的沟通,像家人、像老友一样保持平等和尊重。这也正是如今于莺的新诊所所倡导的理念——“有温度的医疗”。

  “医患关系如何改善?我认为应该从医生入手。因为病人来找你看病,是来解决问题的,是来求助于你的,而不是来打架的。医生只要耐心和善,医患关系就容易相处。医学不是绝对的科学,并没有发达到能够完全药到病除,人文关怀变得十分重要。一名医生,除了治病之外,还应想一想面前的患者最需要的是什么,该怎么去缓解他的紧张、焦虑和痛苦。

  于莺还想把一些新的概念和模式引进诊所,形成线上线下的循环,以家庭为单位提供服务,真正推进“慢病管理”概念。她希望“不是在疾病的终末端才开始治疗,而应该想办法冲到前面,尽量让老百姓不得病”。

  从当初辞职,去台湾考察,再回到北京开诊所。一大圈兜下来,于莺又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

   心中事

  将心比心

  当我临时决定不再出租房子时,这对年轻的白领夫妻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理解。

  那天,他们打来电话,说已搬完了自己所有的物品,请我和妻子前去现场办理交接事宜,同时可以结清水电煤等费用。等我们匆匆赶到那里,这对小夫妻已经在楼下迎接我们了。进入房内,我多少感到有些吃惊,这是我们的房子吗?地上没有哪怕是一丁点的垃圾,地板光洁如新,窗户明亮,厨房、卫生间同样十分整洁。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小夫妻搬场的那一天专门请保洁工前来打扫了一遍。

  在我的印象里,租出去的房子到期归还时,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干干净净的情况。有的是遍地的垃圾,有的是损坏的家具,有的是小孩在墙上胡乱的涂鸦。这样的情形见得多了,我也就见怪不怪,变得有点麻木了,从此不再多说什么,总以为这才是正常现象。于是,再一次出租前,我总会专门花许多时间清理打扫一番,该修的地方修好,该换的东西换掉。而这一次,绝对是个例外。

  小夫妻诚恳地对我说:“我们租住在这里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又带了个小孩,难免损坏了你们的一些家具,弄脏你们的房子。请你们仔细地检查一遍,发现问题我们可以及时弥补,或赔偿损失。”我仔细看了看房间和家具,说:“你们做得很不错哩,交接前还专门为我们清洁了房子,真有点过意不去啊!

  事后,妻子向我提议:“这对小夫妻完全可以搬场后一走了之,却自己付钱请保洁工来打扫,连我们给他们的钱也坚决不收,可真叫我们为难啊!那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要不,我们送一件礼物给他们留作纪念吧。至少这样,我们才会心安理得一些。”我马上同意:“好啊,你的这个主意真是不错!”后来,我们给他们的孩子买了一件小礼物,他们总算收下了。

  直到今天,我和妻子依然常常想起那对小夫妻。其实,只要将心比心,遇事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别人多想一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友善,充满温情。

   (上海邵天骏)

  点赞之交

  网络世界的人际关系有多广阔,便有多肤浅;有多丰富,便有多苍白;有多热情,便有多冷漠。

  一面之缘的人也加了好友,现实中的朋友、工作关系加的好友,喜欢你文字的人通过微博加到你。加一个好友,等于跟其好友也发生了交集。再加其好友,如此不断循环,只要上网的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好友。

  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在网上一旦活跃,面对面的交际却相应减少,反而渐行渐远。而纯粹的网络好友,在兴奋期过后,热情热心换成冷淡冷漠,也渐渐自动淡出。最终剩下的,一两个细水长流、相见有清欢的朋友,是为数不多的人之福气。多数人则是一无所剩,只有一群不论你说了什么都怀着莫名动机随手点赞的人。

  我的一位朋友,发现他太太每次在朋友圈中发微信,总有几个人点赞,其中某个人是每条必赞。他暗中奇怪,观察了好久,那个人对他太太如影随形的点赞让他心生疑虑。碍于自尊,他不好意思去问太太这个点赞的人到底是谁,但心头这块来历不明的石头,却愈来愈重。

  其实,大多数人随手点赞,只是出于礼貌,或者是因为那一刻心情不错。有的甚至并未仔细看你所写的内容,先点赞再说。这就是为什么某一天你在微信上说自己生病了或丢了钱包,依然有些人会给你点赞的原因。

  长此以往,终有一日,你们会变成“点赞之交”。甚至,连“点赞之交”都不是。所以,我从不随便点赞。该点赞的我会毫不含糊点赞,而遇到一些敏感话题,我从不乱参与。作为网友,也要有网友的操守与素养。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