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时装设计师:没文化内核 再美的衣服也是破绽

12.01.2015  10:23

图片说明:很多服装品牌在向古典意境靠拢。

  “针对如今的这股中式设计潮,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要提醒一下。”在工作室见到俞湘琦时,她先说了这样一句话。

  俞湘琦是上海国际时尚设计服务中心设计管理部总监,也是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学院的客座教授。这意味着,除了时装设计师这个角色,俞湘琦更多的时候承担着“导师”的身份。带教几百名设计师,每当其中有人开始跟风,尝试设计新中式服装时,俞湘琦总是先问一句:“你想表达什么?

   从满足“扮演瘾

   到天猫大热卖

  很多人认为,中式服装成为潮流,始于彭丽媛和她的服装设计师马可。此次北京APEC上,中式服装集体亮相似乎又为这股“中式热”添了把火。

  在“淘宝”上,输入“中式服装”几个字,页面超过100页。其中,大部分品牌旗舰店的产品,已非过去卖给中老年相对“老气”的中装,相反,针对年轻白领们的“改良中装”成为主流。

  其实,在马可被舆论关注前,中装,已在年轻人的圈子里火起来了。

  最早,是一批喜爱动漫游戏的COSPLAYER(角色扮演者)。游戏动漫里,不少都是古装角色。早期的扮演者为了搞定古装,颇费周折,往往只能自己手工制作。渐渐,淘宝上有人嗅出商机,专门出售动漫角色的全套古装行头,从头到脚量身定做。

  接着,影楼推出了古装艺术照,不玩动漫的年轻人,也开始加入了“扮演”的行列。古装剧的红火,是其中的一大推手。什么剧火,影楼就推什么造型,比如“还珠格格”系列艺术照、“公主嫁到”系列艺术照,再原创一些古装风格,颇受市场欢迎。

  在这个阶段,夸张的中装生活中是穿不出去的,只能在特定场合,供年轻人玩一把“扮演瘾”而已。

  转机出现在国学班、传统文化课的兴起之后。一群研究“汉服”的社团也随之崭露头角,他们在各大场合频频亮相,推广汉服汉礼。国学班的一些师生忽然觉得,穿上这样一套服装行礼、上课,才算相得益彰。中装自此,跨出“扮演”的范畴,来到生活中。

  一批有思想的年轻设计师加入中式服装设计,终于点燃了这把流行之火。“穿不出去”的中装,在设计师的手里,被改良成适合现代人穿的日常装。比如,汉服的斜襟还在,但下摆已具现代衣服的轻便。棉麻的素衣还在,但糅杂拼接针织等元素,用现代剪裁,反而更接近日常的针织衫、T恤衫。

  如今的“天猫”上,独立设计师的原创品牌,如雨后春笋。其中不乏一些“中式”路线的品牌,开始黏住一大批年轻的粉丝。时尚款定价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并不便宜。他们的目标客户是谁,可见一斑。

   中国文化

   不是拿来作秀的

  俞湘琦拿出一件典型的绣花旗袍。乍一看,它不具备任何“西式”元素,直到记者摸了一下面料。

  “这款旗袍用的是意大利提花面料。不是中式手工刺绣。但从效果看,与刺绣差别不大。”俞湘琦解释。

  如今设计界的中式风,按俞湘琦的理解,分为两种:一种以棉麻素衣为主,另一种以手工重绣为主。老外觉得手工重绣非常了不起,于是许多中国设计师,频频采用重绣,试图在国际舞台赢得赞誉。但这一招,现在越来越不管用。

  俞湘琦甚至觉得,为重绣而重绣,毫无意义。现代机器已能达到相似效果。设计师的重点应该放在重绣之外。

  “我不反对重绣。而是除了重绣,你的设计还有什么?假设绣的是现代图案,我都认了。可绣得完全复古,究竟想做什么?这又不是戏服。

  俞湘琦自己手头,正在为一个民乐团的演出定制中式戏服。照理说,完全复古毫无问题,但她依然在演出服上做了点小改动,比如袖子和领口的线条,遵循旗袍的样式,又带点现代衣服的可爱,让现代女孩子一看就喜欢。

  再说棉麻素衣。一般场合,穿这样的衣服没什么不可以,但一个律师穿成这样去上班,显然不合适。有些人为穿而穿,则更加不合适。

  “不少年轻人,站没站相,坐没坐姿,穿中式服装会好看吗?”俞湘琦反问,“穿的是棉麻,脸上的妆容却特别浓,头发烫染卷曲,身上带着各种珠宝首饰,完全与棉麻素衣不协调。

  APEC结束后,一大批设计师开始制作所谓的“APEC服装”,完全忽视了宴会装的特殊性。不合适的人穿着,走在马路上,看起来就像睡袍。

  “中国文化,不是拿来作秀,而是拿来感受的。”俞湘琦说。

   没文化内核

   再美的衣服也是破绽

  西方文化曾经对中国人的美学产生冲击。今天,许多设计师回过头来想:我干嘛老跟着别人走?传统文化被重新拾起。浮躁了多年后,传统成为一种精神的回归,让心灵重归平静。

  而服装,正是这种思潮的外在表达。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把自己的品牌理念,向“”“”“”“宁静”之类的古典意境靠拢。不过,有些或许是真的找到了灵魂,而有些却只是在跟风。

  时尚界人士甚至说起了风凉话:“棉麻丝拼接混搭,这些不都是老外十年前就玩过的东西么?

  俞湘琦这儿,时不时也有设计师来询问她,该怎么设计受市场欢迎的中式服装。

  “一方面,中式服装开始有市场了,但另一方面,一些设计师并没有找到消费者埋单的点。”每次,俞湘琦都会先反问这些设计师一个问题——“你想导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服装,是生活的表达。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审美观,发自内心对生活的需要,最终化为外在的服装。

  有一次,一位客户拿来一款面料给俞湘琦,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拿这个定做日常穿的旗袍?”俞湘琦一看,这就是普通的衬衣面料,但她很高兴地接口说:“这有什么不可以!谁规定旗袍不能做成‘衬衣款’!

  她甚至试想,这位客户穿着这件衬衣旗袍,外面披件针织衫,去超市,或者去逛街,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服装是生活化的。设计的最高境界,不是衣服本身有多美,而是让穿的人更美。”俞湘琦反问,“一个穿着重绣旗袍的人,却满口粗话,这样的人会美吗?

  对于当今的“新中式”热,俞湘琦觉得必须有些冷静的思考。

  “过去的上海人,崇洋不媚外。任何外来文化到了上海,都会有所变革创新。”俞湘琦说,“上海人把本土生活,与外来文化结合,诞生了海派文化。它骨子里,还是上海本地的东西。如今的‘新中式’,需要的也是这种文化自信。别以为复古,国际上就会认可你。

  所以,即使中国的设计界,正在津津乐道于传统元素的“回归”,但俞湘琦却认为,我们最缺乏的是“美学教育”,或者说是“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在骨子里的,在于真、善、美。”俞湘琦说,如果人的内心缺乏传统美,生活方式脱离真善美,那么外在的衣服,显露的尽是破绽,而非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