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Hi!论坛:在开放包容的城市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29.03.2018  17:30

  3月24日,2018年第1季(总第十二期)SEA-Hi!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木棉厅如期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法国涂鸦艺术家SETH,东方卫视主持人骆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钟翀,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年规划师梁英竹&邢星,前来分享他们的城市体验与感悟。

  论坛现场座无虚席,嘉宾们的演讲一次次启发我们新的思考或颠覆我们以往的认知,带领我们重新发现了魔都开放包容的城市之美。

   本期金句

  这就是上海。

  在这个包容、有无限可能的城市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最舒服的那个角度。

  ——秦畅

  通过涂鸦,我能讲述当地的故事。我觉得画中的人是活的,不仅仅是具象表达,而是使人物真的有一种活力,真正站立在这个空间中。

  我画的人物经常是不完整的,这使得人们能自发想象人物的面孔。我的想法,就是要让人们去想这个画的含义,去思考,去补充。

  ——SETH(柒先生)《春风吹又生

  城市历史形态学分析跟城市规划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厘清一个城市的历史本底,攫取其中的形态基因,就可以还原城市原风景。这为城市遗产深刻鉴别、景观保护、规划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力的证据。

  ——钟翀《追寻“上海源”》

  人们为什么愿意买大房子、住大地方?为什么国王希望有更多的土地?因为人有精神上需要抵达的他所想象的边界。

  公共空间占城市面积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质。好的城市,一定是近者悦、远者来。

  一切创新,都在跨界处。

  除了物理空间,更重要的是思想领域的空间。人们应该有机会表达意愿,而且这个意愿,应该被决策者听进去,这样的城市,才是一个真正让人喜欢的城市。

  ——骆新《人的尺度

  今天我们不想纠结于上桥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性,而是想从中跳脱出来,跟大家一起畅想“我要上大桥”的可能性。

  上海作为一座全球城市,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她具有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可能性。见证了这座城市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或许下一个三十年,黄浦江上的大桥也能见证这座城市放慢脚步之后的从容和优雅。

  ——梁英竹&邢星《我要上大桥

  后续报道以及更多详情,请关注“喜欢上海为你SEAHi”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