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者转行 带领小"联合国"服务申城"外国宁"

21.04.2015  12:40

图片说明:对外热线公司成为一个小“联合国”。

员工们正在接听咨询电话。

      东方网实习记者刘辉4月21日报道:外国人问“哪里有商店卖这种牌子的酱油时”时,你会怎么回答?对外热线的员工会到超市列出清单给出满意答复。每天有几十万的外籍人士穿梭上海市区,每天有1000次的咨询电话打到对外热线。近日,东方网记者走访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有限公司,总经理乐迪总是乐此不疲地向访客介绍着公司,同时在交流中寻找公司自我完善的机会。

  学习,是对外热线公司的第一原则,还在培训期的西班牙语翻译冯雅羚说,这里与学校的学习不尽相同,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对翻译事业的喜爱,让她选择留在了并不熟悉的上海。

   记者转行当经理962288几度转型

  对外热线公司总经理乐迪在媒体工作20年,看到未来的发展形势让他决定换个工作环境。在03年后,他开始尝试受理媒体受众客户关系服务。“962288原先只是新闻热线。05年建成多语种的口岸服务热线,就是现在的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乐迪说到。08年对外热线成为市政府新闻办属下的机构,任命了机构首长,并将长期以“政府采购企业运作”的模式运作。

  2006年5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多家单位启动了“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的运营。依靠政府主办采购服务,媒体集团承办支持服务,国有企业依托市场运营服务的模式,大陆首条持续7×24小时的服务热线踏上了发展的道路。目前在线服务的语种包括:英语、日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13种,提供了上海城市基础信息咨询服务、临时应急翻译服务在内的5项公益服务。

  每一天,对外热线都遇到各种事件。“最近就会接到很多外籍人士咨询幼儿园报名的电话,”乐迪告诉记者。对外热线依靠一个5万条信息的资源库,由上海市商委、科委和教委等22个委办局协调处理。

   小“联合国”“”姑娘的后学生时代

  来自保加利亚的周丽诗(英文名CynthiaChew)担任英语翻译,已有2年的平台经历还是让她不敢丝毫怠慢。“担心对中文的理解不够透彻,”周丽诗说到自己的担忧。记者了解到,对外热线始终坚持员工学习的第一原则,会安排定期的上外语培训课、参加语言讲座、观看不同语种的电影等方式提升素质。

  南京大学毕业生冯雅羚还在培训期内,1个月的短暂时间让在校成绩优异的她学到不少知识,“这里的工作环境很好,还能做自己喜欢的翻译工作,又可以学到不一样的知识。”虽然初到上海,冯雅羚还是决定在这里学习工作几年。

  和冯雅羚学习想法一样,营建后学生时代的工作环境也是对外热线借鉴国外公司的学习成果。由于涉及到上海的国际形象,对外热线坚持追求高质量外语公益服务。招募合适的员工便成了热线平台的关键环节。“我们比较愿意招聘会2种外语的员工,员工也可以学到更多,”乐迪告诉记者。

  开办9年里,先后有美国、法国、委内瑞拉、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年在对外热线服务,俨然形成了一个“小联合国”。陪伴对外热线成长9年的吴晓艳现在担任党支部书记,说“7成中国员工是海归,现在有3名外籍员工,姜柰任就是来自韩国的妹子”。对外热线员工以女生为主,包括技术开发等男性化岗位。关于工作对“”姑娘员工的吸引力,吴晓艳说到:“我们提供了学习空间,也会遇到有趣的事情,像外籍朋友问到参加中国婚礼随多少份子钱。

   找到合适的道路需要不断探索

  当然,对外热线也有员工的招入和离开。乐迪介绍:现在招人是比较困难,岗位紧张,我们提供给员工中等偏高的待遇,毕竟对外热线是一个公益单位。乐迪曾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不是万能的,但是能够努力解决的问题,绝对都要解决。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对外热线提供配套外语语音公益服务,受理咨询达到峰值。之后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话业务市场收到了挤压。“近些年国内有过好多对外热线,但大多都难以持续运营。”乐迪说单靠一种模式发展是不行的,近几年,对外热线又寻求一些新市场化的运作。例如车展的电话订票业务、通信公司的外语客服业务等。自主设计的热线平台系统最远卖到了广东,花房装修和员工制服的自我设计,也是对外热线鼓励青年人创新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