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贴近时代文脉
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
“今年是上海步入新十年的第一年。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上海书展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追求就是‘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2014上海书展开幕前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上海书展组委会副秘书长徐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书展将通过打造当下出版与阅读的价值平台、品质平台,进一步实现由销售服务向阅读推广的转型,力求做到在公共服务中体现专业品质,在价值引领中满足大众需求,提升城市的阅读品质。”
放大最有价值的文化资讯
记者:上海书展创办之初,图书展销是主要功能定位,书展主要在吸引全国尽可能多的出版社参展、汇集尽可能多的图书品种上下功夫。今天,新书层出不穷,网店便利通达,书展的功能定位也面临着新的转型。
徐炯:从地方图书交易会,到全方位打造阅读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图书历来是书展的主角。今天,我们尤需另外一个主角——阅读活动,通过它,将最有价值的文化资讯、最贴近时代的思想理念,在书展中得以集中放大。
买什么书,怎样发现好书等等,引导与荐读成为书展新价值。信息化时代,我们并不缺乏图书信息,缺乏的是对阅读的引领,引导人们读好书、善读书。
记者:过去几年,上海书展与上海市作家协会共同举办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与上海市出版协会和上海图书馆共同举办“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徐炯:今年,我们加大了与各行业协会、各专业机构、各社会团体和相关策展团队的合作力度,共同策划举办新的面向大众的精品阅读文化活动,以期为读者奉献一场更具价值、更有内涵的阅读盛宴。
上海书展今年举办的活动超过700场,将有近千位中外作家、学者和各界名人汇聚上海、登台开讲,并推出“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系列科普讲座、“望道讲读会”系列学术讲座、网络文学会客厅等新活动品牌。
打造最具影响的书展价值链
记者:上海书展的价值不仅在展览馆内,更多体现在展览之外。如何扩大书展社会效应?
徐炯:我们尝试打造最具影响力的书展价值链。8月初,我去贵州全国书博会考察,印象最深的是作家王蒙在开幕式上的一段话。王蒙说,办书展不仅要让大家读轻松愉快的书,恐怕还要读一些难读之书。王蒙提倡“苦读”“攻读”“精读”,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们需要更新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修养,这些不是简单阅读、浅层阅读就能达到的。
我们希望通过书展价值链打造,培育读书会、打造权威的精品书单,拓宽人们的阅读眼界,引领有价值的阅读。
一方面,上海书展以全民阅读为着力点,在上海全市17个区县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据初步统计,书展前后区县组织开展的阅读相关文化活动近90场。这些分会场活动将有效延伸和拓展上海书展的阅读空间,使上海书展更接地气、更贴近读者百姓,将进一步扩大上海书展各类活动的市民参与度和文化覆盖面,有效营造书香四溢的阅读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本届书展首次引入国内学术出版方阵中的重量级专业联合体全国人民出版社联合体,扩大专精特品牌实体书店参展数量; “中国超级书店论坛”将拉开全国大型书城联手开展阅读推广深度合作的序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还联手几家专业机构策划开展新书好书大型推荐活动,在上海书展前陆续发布由一大批出版人、媒体人和各界知名人士精选推荐的个性化书单,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广大读者滚动推送。
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
记者:“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意味着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徐炯:这些年,书展中活动比较多,也不乏有些活动过度商业化,对于这类活动,我们当有所限制。而对于一些优秀图书的推广活动,政府则拿出专项资金,鼓励资助。政府应将有限的资源、资金用在真正需要扶持的图书出版、推广上。
比如书展的国际化。在过去几年,上海书展不断增加国际元素。从2011年开始与上海书展同步设立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先后吸引了一大批外国和港台地区著名作家的积极参与,国际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今年,上海书展以“文学与翻译: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及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等文化单元,邀请20多位中外著名作家、诗人和翻译家展开30多场形式多样的文学对话和交流活动。作为今年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包括杜拉斯生平摄影展、作品朗读会、电影观摩会等在内的杜拉斯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也将在书展期间推出。这些都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引导和支持。
政府之手还要作用于优秀图书、优秀选题、优秀作者的发现,关注未来发展趋势。使书展真正成为具有开创新、前瞻性、高品质的阅读盛宴。
(记者:郝洪 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