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19期沙龙举行[图]

21.10.2015  13:06

10月15日,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十九期学术沙龙在交大闵行校区原法学楼401会议室举行。交大国务学院公共管理系吕晓俊副教授与电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俞凯特别研究员先后发表学术报告。沙龙由蒋宏教授主持。

蒋宏在主持词中指出,通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进行学科交叉、跨院系合作的方式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跨越和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使许多单一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内的概念在跨学科的交互探讨中获得新的认识。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领域的深入探讨,对于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已经在若干方向取得了合作的成果,也形成了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学术沙龙平台为跨学科、跨学院、跨界的交流与合作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吕晓俊作了题为“公共组织的情绪劳动:潜层剖面的视角及未来实验研究设想”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情绪劳动”的概念以及在该方向的学术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讲述了她在研究中所采用的变量中心法和个体中心法,并介绍了情绪劳动的浅层剖面分析和情绪劳动实验研究的设想。报告中展示了微观层面的数据支持,体现了宏观层面对社会成员劳动情绪影响工作态度与效果,论述了管理层应该以怎样的干预策略来提高劳动幸福感减少倦怠感的必要性,并提出新的视角和思考。

俞凯作了题为“机器人时代下的语音交互智能”的报告,介绍了计算智能、感知表达智能、认知智能和抽象思维智能的概念辨析和指代意义,以时间和技术发展为线索层层递进地引导与会学者思考人工智能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即从智能化语言交互系统的局部智能到整体智能的技术研究过程。由当今智能设备数量多、人机交互核心需求向处理任务变迁的现状,引出了智能硬件时代的语音技术在抽象思维上的新挑战(即解决语音交互系统的抗噪、远场和回声消除等关键技术问题)。俞凯现场演示了团队最新研发成果,即实现人机远场实时对话交流的语音识别和识别清晰度,解决提升智能语音系统的抗噪能力等技术挑战。

报告结束后,在场听众与两位专家进行了交流互动,问答场面十分热烈,充分体现了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学术沙龙作为跨文理学科的交流平台,对于开展“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以前沿思考为动力、以方法互补为契合点的头脑风暴式深度交流与互相启发”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