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33期跨学科沙龙在交大举行[图]

11.11.2017  01:39

2017年11月8日,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33期学术沙龙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浩然科技大楼1208会议室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上海交大阿尔兹海默病诊治中心主任肖世富,近期在精神卫生中心学术交流一周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学部教授Louis Bherer和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讲师黄涛博士先后作学术报告。沙龙由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李春波教授和蒋宏教授共同主持。来自精神卫生中心、体育系、外国语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Bio-X中心、媒体与设计学院以及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近40位师生参加了沙龙活动。 

蒋宏教授指出,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沙龙旨在构建理工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平台,为不同学科之间互相的交流创造更多机会,并互相借鉴研究方法、提炼研究方向和主题。此次沙龙以“运动、认知和老龄化”为主题,演讲者的报告将围绕此主题展开。李春波教授致辞并分别介绍了演讲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 

Louis教授首先作题为“认知训练、身体锻炼和结合干预对老年人及高危人群认知、步态的影响”的报告。Louis教授介绍了他的实验室开展的一系列有关认知训练与运动锻炼对于干预、延缓60岁以上老人的认知功能和步态肌能退行性变化的课题,并通过比较研究方法、设计操作实验以及根据疗程进行长时间的任务训练,经过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得出了基本的结论:适度的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音乐、舞蹈、游戏玩乐等对于大脑功能、神经结构的改善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而且合适的运动对于老人而言永远不晚。 

肖世富教授作题为“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报告。在报告中,肖世富教授首先介绍了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现与研究沿革简史,指出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阿尔兹海默症还不为人所知或知之甚少,70年代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寿命增长、老年化人群在全球迅速增加,到了新世纪中国也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其相关的疾病特别是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人数也日益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重。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也从原先的单一药物治病干预,转向提前的疾病征兆预检、运动的提前介入和终身陪伴,以减缓疾病的发生时间,精准提前检测、运动维持健康、综合性干预治疗、靶点用药以及更有效的新药研制等成为近年来医学等各界关注的重点。最后,肖世富教授介绍了针对阿尔兹海默症展开的三项预防性研究,以及他领导的团队在一系列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新进展,同时还进一步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前景进行了展望。 

黄涛博士作题为“运动锻炼与认知功能研究”的报告。首先,黄涛博士从宏观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习惯和行为上的变化进行分析,以久坐不动、缺少锻炼、身心透支现象相关的大量数据为引,对运动的益处、运动锻炼与慢病干预、以及运动对大脑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阐述。随后,黄涛对其在丹麦学习期间开展的有关运动锻炼改善青少年学生注意力、学习状态、学业表现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他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在交大体育系工作期间所开展的运动锻炼与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执行功能的系列研究。最后,黄涛介绍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对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并期待能与不同学科和医疗单位的科研人员进行合作,以弥补在专门设备和临床经验方面的不足。他期望对大学生的锻炼习惯和行为以及身心健康和认知功能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以便积累更全面的数据,为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奠定理论基础。 

与会者在不同年龄的运动效果、不同运动类型和强度的效果以及包括太极、书法、棋牌等活动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模式与现代体育运动的方式在增强体质、体能、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效果等话题上,交流了建议和设想。大家还对利用社会、学校、医院等资源和平台开展长期跟踪研究、一般运动与认知训练对于提高、改善、康复人体机能和大脑功能的不同实验设计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