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网]难治性皮肤病迎来全新疗法[图]
皮肤,犹如人体健康的一面小窗,它承担着人体保护组织、感知冷热、承受压力等重要功能。如何拥有洁净无暇的皮肤、治疗难治性皮肤病有何最新进展?8月5日,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第25届解放健康讲坛上,二军大附属长海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吴建华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姚志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皮肤性病学系主任、主任医师徐金华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鞠强教授,四位专家以“解读皮肤健康密码”为主题,共议皮肤学科的医学进展与科学认知。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吴建华教授
难治性皮肤病有“新式武器”
皮肤病作为常见病,困扰着无数人的生活质量。吴建华教授开门见山说到,一些皮肤病久治不愈,找不到好方法,患者为此深受其害。牛皮癣、慢性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黑色素瘤,这四种皮肤病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患者从头到脚都会发病、掉落头发,脸上出现红斑,同时伴有肾脏损伤、关节损伤。针对红斑狼疮的传统治疗方法,首先是避光、防晒,其次是抗疟药物、免疫制剂、激素、中医中药等。然而,上述治疗方法有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难治的皮肤病,随着医学进展疗效会有所突破吗?吴建华说,生物制剂无疑是一类“新式武器”。所谓生物制剂,简而言之,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模拟或干扰体内某种蛋白分子的功能,继而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形象比喻,用生物制剂来治疗皮肤病,类似于农业生产上用生物方法来驱虫,以往人们用农药驱虫,但农药本身有污染,现在用有机的方法,也即用动物来驱虫,实现了无害。传统方法治疗难治性皮肤病,可以达到一定效果,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小觑。相形之下,生物制剂的副作用明显降低。以红斑狼疮为例,该病是免疫系统疾病,目前已确定的有效的生物制剂包括;B细胞靶向治疗(抗CD20抗体、抗CD22抗体、B细胞刺激因子/活化因子抑制剂);T细胞靶向治疗(CD80/86分子阻断剂,抗CD40配体抗体),以及细胞因子靶向治疗,抗IL-6受抗体等。牛皮癣(即银屑病)、慢性荨麻疹、黑色素瘤,也有其相应的生物制剂可治疗。不过专家坦言,针对致病因子开发的生物制剂,也有其局限性。由于上市时间短、应用病例少,价格较为昂贵,有的还处在临床研究阶段, 长期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检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研发将更加便捷,届时生物制剂治疗皮肤病的前景将更为明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皮肤性病学系主任、主任医师徐金华教授
组织工程或可治愈白癜风
同样地,白癜风作为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虽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但对人的外貌影响极大,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徐金华教授介绍,白癜风的发病率约为0.5%,也即200个人里有1人发病,大多数患者是20岁之前发病的。患者往往心理存在自卑、抑郁,对个体自尊、信心的打击不容小觑。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并不少,比如非手术治疗法,就包括照射紫外线、外用药物等,但上述疗法有的适应症较窄、有的反复治疗会产生色差,效果不理想。一种全新的方法于1975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发明而出——组织工程皮肤移植。该技术在美国、日本、韩国已应用于临床。华山医院自2011年开展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前期治疗18例患者,效果较为理想。
徐金华介绍,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即在患者正常部位取一小块皮肤,分离表皮细胞、黑色素细胞,使其成长为人工表皮,再将表皮移植到患处。近两年,华山医院共完成50例治疗,总体显效率达84%,总体有效率达95.56%。显而易见的是,新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鞠强教授
空气污染可致皮肤老化
皮肤老化,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鞠强教授解释,皮肤老化分为内源性、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的老化主要表现为干燥、松弛、出现皱纹等,同时伴有一些增生性疾病,如老年斑、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皮肤色素沉着等。外源性的老化元素有很多,紫外线照射首当其冲,占了外源性衰老的80%,此外还有电离辐射、营养不良等。那么许多人疑惑,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会不会导致皮肤老化?答案是肯定的。专家表示,人体皮肤有屏障功能,也有吸收功能。皮肤对外界物质对吸收,属于系统吸收,国外研究发现,PM2.5有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尽管这种揣测没有明确证据,但科学家们相信,空气污染物黏在皮肤上,会导致细胞、相关受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最终造成皮肤老化。
专家表示,空气污染既包括PM2.5、臭氧浓度过高,也包括人为的吸烟。许多人忽略了吸烟对皮肤老化的致命作用。多项研究发现,吸烟会加速皮肤老化,可导致皮肤的预成熟,表现为皮肤变灰、出现皱纹、憔悴。那么,如何预防空气污染对皮肤的影响?鞠强说,减少污染、不要吸烟至关重要。此外,雾霾天气、午后阳光强烈照射时,尽可能不要在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皮肤护理有利预防,例如,从户外回来后及时清晰,使用皮肤屏障的保护剂等,将可降低空气污染对皮肤的损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姚志荣教授
“忌口文化”与皮肤过敏
科学数据显示,全球食物过敏发生率为2%至5%,儿童尤为常见,成人发生率相对较低,过敏可引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那么,皮肤过敏者到底要不要忌口?姚志荣教授列举了易过敏的食物:婴儿时期,最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小麦、牛奶、鸡蛋、大豆;2岁至10岁,过敏原主要是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带壳海鲜、芝麻、猕猴桃等;大于10岁,过敏原则主要是花生、坚果、鱼、带壳海鲜、芝麻、花粉等。专家表示,特应性皮炎与食物过敏密切相关。相关文献报告显示,约有40%的特应性皮炎会发生食物过敏,蛋白、牛奶是最常见的过敏原。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牛奶过敏、鸡蛋过敏?姚志荣说,首先,吃了牛奶鸡蛋会不会发烧、出现荨麻疹?此外,是不是吃了牛奶鸡蛋就哭闹不安、生长发育迟缓?这两条可帮助家长判断是否过敏。合理忌口确实可以预防过敏,而过分忌口只会导致营养不良。专家建议,患者可以先做检查、皮肤电刺试验、特异性IgE检测、特异性斑贴试验,排查出需要忌口什么。忌口的概念并非持续终生,75%的儿童5岁以后就对牛奶不再过敏。因此家长无需过于焦虑紧张。
此次讲坛承办单位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支持单位为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
来源:解放网 2015.08.05
原文: 难治性皮肤病迎来全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