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十载改革路 艰辛铸辉煌
驾车行驶在申城的纵向交通大动脉——南北高架的北段,可以看到一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矗立在沪北大地,守望着区域内300万常住居民的健康与生命,它就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十年光阴,何以在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沪北地区崛起一座高水平、精品化、综合性的医疗中心?这不得不提到肇端于本世纪初的一场重大变革。2003年12月30日,为贯彻铁道部“主辅分离,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为了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融入上海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洪流,根据市发改委、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六个局委联合发文的沪发改公体(2004)001号“关于接收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的报告”的文件精神,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成建制整体移交至上海市政府,成为市卫生局直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之后改为隶属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次年5月29日下午,医院正式揭牌更名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十载变革上下求索、百年基业历久弥新,创立于1910年清末乱世的医院,在新世纪扬帆远航。十年光阴、三届党政领导班子,十院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发展思路
——十年三上新台阶
从一家以系统(行业)内员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医院,转制为上海这块中国乃至亚洲医疗高地上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绝不只是换一块牌子这样简单,百年老院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十载光阴、三届党政领导班子,始终秉持改革、创新、融合、提升的理念,将医院建设的“小事业”融入上海乃至中国发展的“大宏图”,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发展思路,使医院实现了转型发展的“三级跳”。
转制伊始,能否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迅速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成为摆在全体十院人面前的新课题。十年之中,十院人励精图治,无论是院容院貌还是员工的精神风貌、职业素养;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无论是服务流程还是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均获得了长足发展。
夯实物质基础——基建如火如荼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医院的基础设施在原有基础上愈加完备,整体规模也稳步提升。作为医院发展的物质基础,外科病房医技综合楼及动力辅助楼、内科综合楼相继竣工,两楼的总建筑面积达12.08万平方米;地下机械停车库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市民就医时停车难的状况;院内行车路线的重新规划,路面停车状况的合理管控,使得院内交通秩序得到充分改善;新建草坪等绿化带,移建生活垃圾房,完成污水处理站大修,极大美化了医院环境。
拓展医疗业务——打下发展根基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十院的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自2010年起,作为申康系统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十院承担了援疆、援滇、援摩(洛哥)的光荣任务。而自2011年7月30日“十院医疗集团”成立以来,集团成员单位已由最初的11家发展到如今的22家,分布区域也不仅限于上海本地或长三角地区。云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均有集团成员单位分布。2012年8月14日,经上级部门批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纳入十院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两院四地的管理框架,软硬件实力得到快速提升。十院的综合实力在十年间发生了质的飞跃,出院病人数7.2万人、门急诊量250万人次,在上海市级医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力推医学科研——拓展学术影响
十年间,十院的人才队伍实力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学科影响力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医院在职医生人数由最初的173人发展为2013年12月的727人,其中博士人数由7人增至18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医生人数增长了300余人,博士点与硕士点的成倍增长更是增强了十院人才队伍培养的能力。2009年5月十院为强化“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理念,推出“5810”计划:每年选拔和培养5名优秀学科带头人、8名后备学科带头人和10名优秀青年人才,通过滚动式经费支撑,外送出国培养,阶段考核等举措,鼓励年轻人岗位成才。2013年在“5810”计划的基础上,出台“攀登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四大类(临床类、护理类、管理类、学生类)、八个层面的院级人才培养新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夯实人才储备厚度。
十年“三级跳”——实现跨跃式发展
从十院十年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十院的就医环境由一般到舒适,医院规模由小到大,人才结构由低到高,科研能力由弱变强,学科影响明显提升,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的发展轨迹。十院的十年,每一届党政领导班子都根据医院实际的发展状况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同济大学的要求开展工作,履行历史赋予的职责。每一个发展阶段,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都紧紧抓住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以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推动十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级跳”。
“一级跳”
偿还历史欠账,应对转制挑战
自2004年起至2008年6月,十院的发展经历了可称之为“精心谋划、夯实基础”的阶段。时任党政领导班子面对医院基础设施差、底子薄、属地落后诸多问题与矛盾显现等困难,紧紧抓住医院属地化管理的历史机遇,精心谋划,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添置、加强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在十院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在医院属地化这一极为复杂的转换过程中,医院的性质由企业单位转为事业单位,由于属地化前后离退休职工的待遇不同,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矛盾。经过多方努力,在此阶段最终解决了所有离退休职工的转制问题。同时,上海铁路局管内铁路沿线下属卫生所人员的安置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可以说,医院属地化管理后的人事、财务等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医院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院领导根据十院当时的状况,对医院进行了总体布局,并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为实现医院“高水平、精品化、综合性”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创制了蓝图。针对现有专业技术队伍进行全面分析,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方面投入大量精力,积极推进新技术与新项目的发展等诸多举措,为学科影响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级跳”
完善管理制度,快速拓展业务
2008年7月,随着前一阶段各项工作的成效充分显现,以及新一任领导班子的上任,十院进入了“完善制度、快速发展”的阶段。时任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外科医技综合楼完成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夯实基础,完善各项制度,创新服务模式,以疾病为中心,通过组建学科群加快品牌学科的打造,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拓展医疗资源,使医院无论是医疗业务、科研教学,还是精神文明、医院文化建设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十院步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其间,医院基础设施、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都得以稳步推进。外科医技综合楼等建筑、设施投入使用,对就医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组建学科群,打造品牌学科的工作也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的原则和疾病谱变迁与“转化医学”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众多可喜的成果。而针对医院领军性人才缺乏和人员配置存在结构性问题的状况,十院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将在职培养与人才引进有机结合,收效显著。
在这一阶段中,十院根据职责范围和任务对职能部门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逐步完善闭环管理制度,使重要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有效提高了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全院职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各项业务指标连年保持较高增长,2008年到2011年,门急诊人次由1209695增加到2032904,出院人次由34170增加到58759,手术例数由13462增加到47948,平均住院日由10.99天降至8.5天,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例数呈现良性增长态势。而医疗集团的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协议的签订以及援滇、援疆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也成为这一阶段十院工作的亮点。
“三级跳”
注重内涵建设,谋求转型发展
时至2012年初,十院发展转入“注重内涵,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时任领导班子围绕“坚持公益、注重内涵、转型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要求,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便民利民”十六字方针为导向,以学科、人才、技术为核心,以改善病种结构、提高内涵质量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的道路,即实现五大转变:从简单的业务增长向病种结构优化方向转变; 从单纯的医疗行为向注重学科综合实力提升转变; 从一般的梯队结构优化转向注重临床专长、突出科技方向转变;从普遍意义上的员工素质教育向岗位奉献要求转变; 从较为松散的垂直管理向符合规律的院-科-组三级管理转变,有力推动了医院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
2012年8月,经上级部门批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被纳入十院进行一体化管理。自此形成了上海十院、皮肤病医院,延长中路、虬江路、武夷路、保德路“两院四地”的格局。随即,“两院四地”一体化建设纳入医院“十二五”规划目标。该规划计划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添置基本仪器设备和加快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2013年,十院新增了心脏外科,核医学科增设病房,骨科、心内科、神经外科各扩充1个病区,病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治疗难度和成本增加,但为贯彻落实申康“双控双降”的有关精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十院的药占比继续控制在40%左右,药总控连续4年未超标,2013年住院次均费用与上海同级同类医院相比,处于低位水平。而医院的病种结构临床科室也从简单病种的收治转向了体现学科水平的高级别手术(三/四级手术)、疑难/危重病人的收治。
可以说,十院的十年,是承上启下、审时度势的十年,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十年,实现了医院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十三五”规划与设想
在主要指标上,实现医疗业务量(门急诊数、出院病人数、手术量等)与科研指标(立项数、资助总额、SCI篇数等)的平稳增长; 并努力实现“三个增加”(增加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增加市级重中之重临床重点专科,增加市级临床医学中心)、“两个增设”(增设基础研究院、临床研究院)等建设目标。
为了促进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十院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首先,医院将增设基础研究院、临床研究院,提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平台,继续支持和加快发展现有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和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两院四地”一体化管理和葛均波院士落户十院的契机,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突破口,增设基础研究院、临床研究院,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加大对皮肤病医院的皮肤病专科和心脏中心的扶持力度,同时以疾病为中心,加强多学科协作(MDT),形成专病诊治特色,带动相应学科的发展和领军人才的培育。
十院将以“确保两项平稳增长”(医疗业务量与科研指标)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医政管理,优化就医流程,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制度+细节”,提高服务质量。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药事管理和耗材使用管理,从严审批,落实“双控双降”,缓解“看病贵”。坚持以临床为中心,以技术为导向,以病种结构为抓手,制定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激励学科转型发展。确保业务量的平稳增长。与此同时,通过临床队伍发现问题,科研队伍(基础研究院、临床研究院)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提高临床发展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优惠政策,营造激励机制,加快人才引进与科研型人才培养,确保科研立项、资助经费、论文发表数量的平稳增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院发展蓝图已绘就,要将其付诸现实,十院人需继承百年历史铸就的传统,发扬“医泽申城,济世人间”的十院精神,传承“政令畅通,同舟共济,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十院文化,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才能再创辉煌!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10/10/content_23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