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多款火炮高原怒射 官兵夜宿猫耳洞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国庆长假刚过,一场实战化背景的实兵对抗演习在川西某高原打响。
担负火力打击的成都军区某炮兵团在演习中让观摩的领导眼前一亮:15门车载式榴弹炮,从开进展开、沟通互联到射击准备实施,再到撤出转移,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用时不到15分钟。要知道,在过去完成这一套动作至少需要几个小时。
面对记者的惊诧,团长李尚军说:“在战场上,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打击敌人。炮兵部队火力虽猛,但受地形影响较大,机动能力不强,易遭敌反制,想要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就只有快打快撤。”
实弹射击后,在阵地擦拭保养火炮,为何被判全军覆没?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但是该团某车载式榴炮营的官兵,还是时常拿出来警示自己——
去年,在团组织的年度实弹战术考核中,该营打出了“首发命中、首群覆盖”的优异成绩。消息传到炮阵地,官兵们欢呼雀跃。
因为刚射击过的炮膛是最容易擦拭干净的,为了省事,他们纷纷拿出工具,在炮阵地上对火炮进行擦拭保养,一个小时后才撤出阵地。在阵地负责导调的机关干部随即判定他们为不合格。
就因为擦了炮就判不合格,官兵们装着一肚子的“委屈”。导调员解释说:“如果真的在战场上,炮弹还没落地,敌人的雷达就能侦察到我们的阵地坐标,不要说不撤,就是撤慢了都有可能全军覆没!”
一语惊醒梦中人。营党委“一班人”在复盘总结会上,通过进行深刻反思,对比实战化要求列出一系列的问题清单:官兵实战意识不强;对高科技信息化装备认识不够;对敌情设想不全面;穿新鞋走老路,车载式榴弹炮的快速机动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这一个个共性问题,团领导同样如坐针毡。总结会后,他们随即开展了“明天仗会怎么打,今天兵该怎么练?”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官兵树牢打仗思想,强化敌情观念。
未来战场上,从占领到撤出,火炮到底能在阵地待多久?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批批先进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但是,传统的战术战法能不能适用新装备?怎样应对敌人类似的装备?这些问题,一直是团党委研究的重点。
某新型车载式榴弹炮已经列装三年,但是战术训练还在沿用以前牵引火炮的老方法、老套路,以致于该火炮优越的机动性能和先进的通信互联功能没有发挥应用。
战场危机感不强、对敌情认识不够是制约战法创新的瓶颈。怎样突破这个瓶颈?团党委“一班人”认为,不能只靠说教,要让官兵们真实地看到、深切地体会到。
他们运用某型指挥训练信息系统组织两个车载式榴炮营进行网上对抗,给“蓝军”装备了某新型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结果,按照传统战法的“红军”刚试射第一发炮弹,“蓝军”就通过雷达在10秒钟内侦察到了他们的炮阵地精确坐标。正在修正射击诸元的“红军”还没来得及装填第二发炮弹,就被呼啸而来的“精准”炮弹打得落荒而逃。
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一下就“刺”醒了官兵。“红军”连长任庆利说:“以前对新装备认识不够,总觉得,炮弹打过去就能把敌人压制,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受到攻击。通过这次演习,让我们认识到,不结合实战化要求进行战法创新,即使能‘先发’,也不一定能‘制敌’。”
信息化战争,上有卫星,下有雷达,炮阵地怎样在战场生存?
在战场上,给敌人反应时间就是自取灭亡。那么,面对敌人上有卫星、下有雷达,炮阵地怎样在战场生存?
“天下武术,唯快不破。”团党委在深入研究后统一认识:机动要快、战斗转换要快、信息侦察传输要快、火力打击要快、撤离战场要快。
据该团政委王韬介绍说:“官兵们认识到‘慢了就要挨打’后,训练积极性大大增强了,很多官兵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训练方法、器材进行革新。团队战斗力提升也驶上了‘快车道’”。
装尽其用,人尽其才。该团某新型炮位侦察校射雷达信息传输端口与群指挥车不匹配,雷达站长范勇带领技术骨干,通过三个月的技术攻关,通过加装兼容机、改装传输端口,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互通。仅这一项,就将战斗准备时间缩短了近一分钟。
为了让训练更贴近实战,他们还打出一套“组合拳”:车载式榴弹炮、火箭炮的机动性能好,他们制定出边打边走、边打边撤的战法;牵引火炮机动性能差,他们通过构筑地下、半地下掩体和无规则、大间隔配置火炮;在阵地配置时,指派一两门火炮的小分队进行佯攻,诱敌暴露。(苑磊刁艺峻 李怡波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