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轮岗虚有其名 求职者需警惕合同猫腻

07.08.2014  17:15

  就在近两三年间,“管理培训生(MT)”一跃成为各类招聘会上应届毕业生们争夺岗位。日前,在一家药妆公司任职的小韩向本报“青少年维权热线”反映,在其见习轮岗的一年中,公司并没给予“管培生”应有的锻炼、学习机会,相反安排她在柜面销售岗位上做了9个多月。“这种所谓的轮岗也太不靠谱了,我甚至有理由怀疑,当初公司要招的就是柜姐,管培生、见习轮岗都是骗人的幌子。

      轮岗一年做了9个月“  柜姐”

  日前,毕业于沪上一所知名高校的小韩向青年报记者反映,去年8月她进入了一家药妆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岗位是“管理培训生”。但一年轮岗期做下来,却发现与“管培”越走越远了。

  “注意到这家公司是在去年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当时他们的招聘海报上写‘管理培训生月薪6000元’。”小韩坦言,虽然这家企业不算什么大品牌,但看在“管培生”的面子上,她还是觉得有发展空间的。“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是今后走上管理岗位的第一步。”为此,小韩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递交了自己的简历。

  “在正式入职签劳动合同前,HR对‘管培’这个岗位也做了一些说明,并且明确表示,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管培生必须接受为期1年的轮岗见习,其中就包括到柜台做营业员。”当时,她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在快消行业做MT,熟悉一线销售工作也是必修课之一,因此也没有提出异议。

  然而,让小韩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柜姐”是上岗容易,下岗难。2个月、3个月、半年,小韩迟迟没有等到人事部的“调岗”通知。“我们同学中也有人是应聘管理培训生的,公司也要求他们到各个部门进行轮岗并参加各种培训,但即便是到店面去当一线营业员最多也就是3个月,之后会调任区域主管助理。”为此,小韩几次打电话去人事部门询问,对方皆以“多积累社会经验”、“多熟悉市场”、“公司会酌情安排”等说辞搪塞小韩。“就这么做一休一,干了9个多月的柜姐。终于在今年五一过后,公司安排我去财务部门。”自以为熬出头的小韩,还来不及庆祝,就发现自己陷入了更痛苦的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