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钢:百年土木,继往开来
2014年,同济大学土木系科迎来了百年华诞。100年的沉淀,100年的辉煌。百年来,无数的土木人,在奋斗的路上接续启航,谱写成今日土木系科的成就与荣耀。值此土木系科百年华诞之际,我作为校长,首先要特别感谢在此过程中肝胆与共、同舟共济的每一个土木人,其次,我谨代表同济大学,向土木系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土木系科发展的社会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世纪风雨,百年沧桑。土木系科的百年历史,是同济大学成为百年名校的坚定基石。同济大学土木系科从初建时的艰难起步、筚路蓝缕,到如今的引领潮流、蔚为大观,经历了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的光辉历程,描绘了一幅幅为华夏大地增辉的壮美画卷。同济土木系科走过的百年之路,是一条坎坷之路,也是一条奋斗之路。综观全球的知名高等学府,学校的成就、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往往与某一类学科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对于同济大学而言,土木系科就是这样一个支撑学校发展的重要学科。百年来,土木系科的种子在同济的沃土上不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桃李满天下。以土木系科为母体,延伸出许多优势学科,辐射并带动了学校其他学科发展,为同济大学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土木人百年来坚持的“兼容并蓄,求实创新;同舟共济,追求卓越”的信念,成为同济精神的生动写照。以李国豪老校长为代表的几代土木人,攻坚克难、不懈探索,为我们沉淀、留下了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优秀传统和精神财富。在艰苦奋斗的历史时期,同济土木扎根于基础科研,为今日同济土木的崛起积蓄了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土木系科迎来了蓬勃发展,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如春笋般涌现,解决了大量基础建设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土木系科培养的四万余名工程建设人才,深深根植于祖国大地,为城乡发展、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奏响了一曲“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时代强音。许多同济土木人还成为中国土木学科教育的杰出代表,继续为土木系科的发展辛勤耕耘。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永不止步的土木人,成为同济大学新一轮综合改革的创新先驱。土木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土木工程学院跻身于国家首批试点学院行列,真刀真枪地启动了全面改革。学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用好制度留住好老师,让好老师带出好学生,把教师的精力、时间和兴趣引导到人才培养上;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立了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探索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携手兄弟学院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出了“土木—法学复合人才创新实验区”,迈出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重要一步,为同济其他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树立了榜样。
“百年土木,继往开来”是今天纪念活动的主题,也是对全体同济土木人的精神鞭策和发出的冲锋号角。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伫立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全体土木人要直面未来的挑战,秉持追求卓越的精神,做引领土木系科发展的弄潮儿。
首先,稳定规模,提高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师者,乃大学办学之核心。百年来,同济土木系科开枝散叶,教师及学生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工程技术高度发达,中国高速的基础建设逐渐放缓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放眼未来,稳定规模,聚焦在提高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逐步增强土木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话语权,培养行业精英和社会栋梁。
其次,锐意改革,完善现代大学院系管理体制。对同济来说,“土木”是一块金字招牌,但这个学科要从“国内一流”迈向“世界一流”,需借助“教改特区”的特殊政策,推动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必须通过顶层设计保证试点学院改革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希望土木系科,尤其是土木学院继续坚定推进改革,啃掉人事改革的“硬骨头”,剔除“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因人设岗”等弊端。建立能保障教师生活条件、充分激发教师动力、合理引导教师精力分配的好体制。
再次,突出重点,面向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近年来,同济大学确立了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同济土木系科的未来发展,既要以一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为底蕴,更要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要站在百年积淀的高原上,继续坚持不懈地攀爬学术的高峰,立足学术前沿开展科学研究,立志解决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培养更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水平人才。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科学研究成果才会更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土木系科的发展才会永葆青春,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最后,衷心祝愿同济土木系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站在百年发展的新起点,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