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裴钢:文化让同济学生走得更远
记者 胡思华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一生中能够持续发展,而文化可以让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得更远。”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表示,要通过文化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建设同济大学。“一个顶级的、一流的企业最后实际上靠的是文化,一所好的学校最后还是靠文化。”裴钢是在同济大学举行的“汉语国际传播:跨文化视域下的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这番话的。裴钢说:“同济是以工科见长的高等院校,校内与工科相关的会议司空见惯。但是,以文化,特别是语言与文化为题目开这样一个会议,我觉得是别开生面的,是一个非常崭新的现象。也特别表明同济在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方面积极迈出了新的一步。”
裴钢从三方面阐述了他对以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的认识。“首先,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需要同学们不仅能掌握一门所谓 ‘硬的’、实用的,能够很容易找到工作的一种技巧,更应该能够掌握一种能更好地为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能力。其次,我们确实希望学生在一生中能够可持续发展。从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来看,同济大学过去几十年毕业的几十万名学生里,我们的工程师、科学家中,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和培养的人,能够走得更远,能够走得更高。最后,文化对学校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济一直都太‘硬’,我们需要一点‘软’的东西,需要一点软硬结合,尤其是文化、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我们正在全校内推广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实际上在英语中是广义的liberal art education,这个 art 在某种意义上还是讲 cul-ture。”“裴校长的讲话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强烈共鸣。”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孙宜学说,“大家认为,同济大学作为一所工科大学,对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如此重视,足以看出同济大学文化建设的卓越成效。”
“汉语国际传播:跨文化视域下的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同济大学、上海高校语文教育联盟等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承办,国内外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
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4-11/05/node_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