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承前:从睡马路住桥洞到如今公司进上海最高楼

17.08.2015  13:31

   创新创业在上海

  16岁的少年裴承前,兜里揣着150元从盐城阜宁县来沪打拼,这个85后正是凭着勤奋和坚毅创业逆袭。

  2013年8月,裴承前所创立的上海统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沪起航,他所创立的“零公里”速递服务平台是该公司成立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创业项目。

  如今,“零公里”已进驻上海二十多幢甲级写字楼,并即将入驻上海环球、金茂、上海中心等三座上海最高楼。今年,“零公里”正在上海天使投资俱乐部平台上寻求A轮千万级融资。

   快递员”创业从配送做起

  “那年我16岁,手里有的就是父亲给我借来的150块钱。”如今裴承前西装革履、精神奕奕。可谁知道当年刚来上海的他却也曾睡过马路、住过桥洞,送过桶装水、通过下水道。2002年,是裴承前到上海的第二年,当起了一名“快递员”。每天骑自行车满上海跑,从宝山到嘉定再送到浦东机场,从南到北、由东到西,上海的每个角落他都送了个遍。每天撒着汗满大街跑的日子至今都令他记忆犹新。

  “不仅工资低廉,还因为年纪小,经常被同事欺负。”裴承前说,“最惨的时候一个人要跑5个人的快递工作量。我一个人这样受委屈受了八个月,这期间没有一天休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裴承前认识了一个老乡,也就是从这个老乡处,他获得了人生第一笔创业资金3000元。

  拿到钱了怎么用?裴承前决定从自己干得最熟悉的快递领域做起。最初的快递公司就是一部电话,一张名片,剩下的难题就是要去拉客户发报价表。起初是在静安区的商务楼,他自己一间一间的公司拜访去拉客户,然而这也不是顺利的事,通常跑了三四层楼的时候就会被安保人员发现并遣走,被人骂也是常有的事。

  “印象最深的一次,有一次到了一家20多人的公司里,正准备推销,结果那公司的管理人当着我的面把我的名片和报价表撕得粉碎,砸在我脸上,当时整个公司的人都看着我,正当我感到无地自容时,他又扇了我两个耳光,不由分说猛地一把把我推向门口。”讲到这儿裴承前显得有些激动。“那年我只有17岁,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眼泪簌簌地就流了下来。后来我躲到楼道自己擦干眼泪,安慰自己最苦也不过如此,于是内心一鼓作气,继续努力!”“立足于田”开办企业

  跑了上千家的单位推销自己的快递业务后,裴承前也开始慢慢拥有了自己的客户。他接着在南京路和淮海路之间的茂名路上租了一间500平的房子,由于地段特殊加上他业务的细致和诚信,他接手到了迪士尼和PRADA等奢侈品牌的快递专运业务。

  20岁时拥有人生第一桶金,裴承前注重公司选址,巧妙地在客户集中所需快递的重缺地建立业务点,逐渐扩大了公司的规模。

  “第一家公司叫‘田帮快递’,寓意是‘立足于田、帮人如己’。”裴承前说,自己用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质朴之心来帮助顾客承接好每一笔快递业务。

  一辆排量2.0的白色尼桑,是他的首部座驾。从快递员起步,开办快递公司,并在20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房和车,裴承前说自己也颇为骄傲。

   二次创业对接配送末端

  “开办快递公司,但当时的发展潜力接近饱和,上升的机会几乎没有了,但是我觉得我的能力不止于这里,我的价值不至于此。”裴承前说,第一家快递公司成功运营之后,他并没有驻足,而是带着首次创业获得的资金开始为二次创业做准备。

  “和个人或者客户之间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和信任感。我的第二次创业的关键点就着手于快递的最后一个环节,帮助企业或个人在快递接受的末端打造这种感觉。

  “一改传统的快件配送模式,由‘零公里’代收代发,将快递、包裹批量分频次送达各客户企业,减少物流配送人员,降低配送成本,实现快件包裹的集中投放和回收等。”裴承前说,瞄准最后一公里,一方面解决快递无法直达消费者、办公楼的安全痛点、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城市配送的拥堵及资源浪费问题。

  2013年终,裴承前正式启动了瞄准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创业项目,把“最后一公里”变为“零公里”。从一个魔都的打拼者到两次创业的飞跃。他是快递界灿烂的星辰,闪耀自己也照亮别人。

  “企业家就是与时间赛跑,希望寻找更多的创业合作者来帮助自己更快的发展。”从一无所有的“流浪者”到如今两次创业的人生赢家,来时的路虽然不易,但裴承前觉得身边总有亲人在支持鼓励自己,就是他最大的动力。“要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对社会有贡献才是有意义的。

  “创业不是为了单纯的盈利,更多的是想在配合政府解决痛点的同时,能够带动更多人富起来。”裴承前说,他想在未来五年后培养一万个百万级、一千个千万级、一百个百亿级合伙人,充分挖掘零公里项目商业模式的发展潜力,让我的员工收入从几千块慢慢增值破万,使他们生活也富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