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公司要补款未果上门恐吓 6旬老人嚎啕大哭

28.12.2016  12:02
  林先生一次装修先后接到9张收据,溢价2万多元。 晨报记者 朱影影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林先生一次装修先后接到9张收据,溢价2万多元。 晨报记者 朱影影

  见习记者 张益维 实习生 沈思廷

  11月8日,当63岁的林旭(化名)照例开着他的残疾车去公园遛弯时,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来,电话中,62岁的老伴陈翠华(化名)嚎啕大哭,“有人要打我。

  此时,上海杨帆室内装潢有限公司(下简称“杨帆公司”)5人闯入他们的家中,并将他们家通往厨房和卫生间的门锁卸掉。

  作为杨帆公司的客户,林旭夫妇的遭遇并非个案,连日来本报接到多起客户投诉,反映在杨帆的低价装修诱惑下产生纠纷,进而被以各种方式威胁。

   开工后不断收到补款要求

  将自己的家重新修一修,是居住在虹口区的老人林旭和陈翠华多年的愿望。他们居住在一间使用面积只有32.8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已经十几年。由于是老户型,厨房和卧室之间要通过一个公用走廊,因为多年没有装修,一楼阴湿的环境使得厨房里的柜子烂得不成样子。

  今年7月,林旭和陈翠华终于攒下了5万块钱,可以用来装修房子。林旭在大街小巷寻找合适的装修公司。一家名为上海杨帆室内装潢有限公司的装修公司映入了他的眼帘:“所有店里,就这家最便宜,工期最短,还在搞活动。

  “我提前和装修公司讲好,我只有5万块钱,工期也只能45天。”林旭说。

  一切谈好后,7月15日,林旭为了看到杨帆公司为其测量的结果,缴纳了第一笔费用,共5000元。同时和杨帆公司签订了《上海市家庭居装饰装修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全部5万元工程款将分4次,划给杨帆公司。

  8月16日,林旭按照合同约定,又付给了杨帆公司1万元,并拿到了他的第一张收据,收据金额为15000元,这笔钱被视作按照合同约定的第一次付款。8月20日,装修队正式进场施工。

  9月16日,施工队进场的第27天,林旭接到杨帆公司电话,要求付款,第一笔钱是按照合同约定在“水、电、管线隐蔽工程通过验收”后的合同款17500元,另一笔是林先生自己提出的额外项目“铲除墙面”的费用共4300元。林旭对这两笔费用没有异议,很快付款。

  然而,9月19日,林旭却再次接到了装修公司的电话,要求林旭付款。与这次电话共同来的,还有一张“工程实结清单”,上面显示,林旭家额外施工,共增加了费用6200元。

  9月25日,林旭接到了第三张“工程实结清单”,并被要求,再付额外费用5500元。

  10月13日,林旭接到了第四张“工程实结算单”,10700元。

  10月22日、10月27日,林旭又被要求付款。

  前后9次被要求付款,预算5万元的装修,最终溢价两万多。

   不付钱就停止施工

  面对一张一张的“实结清单”和“黄条子”(收据),林旭和陈翠华心里很是疑惑。但是每当他们对付款流露出犹豫,杨帆公司的工人就停工了,一停就是几天。

  “他们给我的一张一张单子,我又看不懂。只能付钱。”老林说,他只想让装修队快点施工。

  但是,到了10月13日,老林发现他再也没有办法“糊涂”下去了。为装修准备的5万元,如今仅剩下了1500元,而新的“工程实结清单”要求他补差价10700元。

  他开始借钱。

  “我姐夫管我借钱,我才发现情况不对,这么施工进度还差这么多,钱却没有了?”林旭的妻弟感到不可思议。再将钱借给林旭后,老陈开始拿着林旭最初收到“实结清单”和最初签订的合同研究起来。

  这一研究,就把老陈气坏了。“你看着原始合同上,乙方杨帆公司都没签名,使用的产品只标注了一个品牌,型号都没有。再看这些变更合同实结清单,把原合同水电、泥木、门箱橱柜都推翻了,那第一张报价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老陈告诉林旭,不要付钱,把账目算清楚再说。

  然而,由于林旭拒付差价,杨帆公司停止施工,到了10月中旬,马桶、水龙头、厨房台面等基本设施都没安装到位。

   讨说法后被威胁

  姐姐和姐夫的遭遇令老陈非常生气,他决心讨一个说法。11月初,他带着整理了三天账目,将杨帆公司投诉至消保委、上海装潢网等机构,并将林旭和陈翠华的遭遇,整理发布到新浪微博上。然而,投诉后不久,让陈翠华感到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11月8日,陈翠华独自一人在家,杨帆公司的一名电工突然敲门,称上门帮陈翠华解决其投诉的事项,陈翠华为他开门了。

  “他进屋也不修东西了,就开始打电话,不一会,杨帆公司的另外四个人全部都冲到了我家里来,一个人坐在我家里,还有几个人拉着我,几个人去了我的厨房里开始乱弄。”陈翠华说。

  但是,在杨帆公司的员工口中,事情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我们的工人好心去给他们整改,结果她把我的工人关在房间里了。我们报了警,警察来了还教育了她。

  “她一个人关了你们5个人?”晨报记者问。

  “谁说是5个人的,1个人。”杨帆公司员工说。

  “阿姨把人关在了房间里,谁把锁拆了?你们一个人报的警?”晨报记者问。

  “我们是去他们家理论微博上的事情的,我们有权利去。”杨帆公司某员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