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制度创新被复制推广 自贸区服务长江流域显辐射效应

14.10.2015  13:03


  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长江流域研讨会10月12日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会上透露,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年来,各项制度创新不断复制推广,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多的聚集辐射效应。

  搭建境外投资平台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表示,自贸区成立以来,通过境外投资服务平台的搭建,加快了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的构建。目前,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已涵盖综合咨询、境外投资备案、投资项目推荐、投资地介绍、行业分析、境外投资等专业服务功能,为投资者提供综合信息支持,并对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事中、事后持续跟踪和全方位服务。

  正是利用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优势,包括长江经济带在内的越来越多企业,正选择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境外投资平台实现便捷的境外投资。据统计,今年1—8月份,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360个,中方投资额126.84亿美元,中方投资额是截至2014年底自贸试验区对外投资额的3倍多,其中一半以上是长江流域的企业。上海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基金“走出去”的桥头堡。

  区域大通关实现一体化

  过去,车辆通过自贸区海关卡口的时间为6分钟,海关总署通过智能化管理以后,通过时间缩短为45秒,每天通车能力提高8倍。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海关总署的多项制度创新,使通关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去年9月海关总署启动的长江流域大通关体制改革,形成了长江经济带“十二城海关如一关”的格局。实施通关一体化格局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监管创新在长江经济带复制推广,手续更加便捷,降低了通关成本。目前,英特尔的货物从上海转运到成都,只需2天,提高了整个长江黄金水道的通关能力。

  去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明确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在试点的8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属于长江经济带区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国际贸易发展方面起到了辐射作用。目前,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涉及17个口岸监管部门,超过600家企业在“单一窗口”办理相关业务,集中实现货物进出口申报、运输工具申报、支付结算、企业资质、贸易许可和信息查询。“单一窗口”1.0版的成功运行,在长江各口岸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依托于自由贸易账户,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区内企业与境外企业提供了本外币跨境融资服务功能。截至8月底,自贸试验区企业共开设FT账户26186个,账户收支总额10420亿元。

  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池集中运营管理和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实现集团内部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跨境划转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渠道。自贸区试验区内的南京寒锐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试验区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政策,通过设立国内外汇资金主账户和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成功为该集团境内外各成员企业进行外币资金快速调配。

  今年1—8月,上海银行业机构累计跨境结算金额为6.3万亿元,跨境资金池和跨境资金集中收付金额分别为3138.76亿元和389.31亿元。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通过整合集团下属多家企业经常项下跨境资金结算,合并一定时期内收付交易为单笔交易,大大提高了集团内的资金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