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喻为"鸡肋"的春考现在变得"叫好又叫座"

26.01.2015  10:18

  原标题:一度被喻为“鸡肋”的春考现在变得“叫好又叫座”上海“两考合一”派发三重“红利

  1月26日消息:昨今两天,以往只面向社会考生的上海春考,首次面向应届高三毕业生开放。相对于沪上秋季高考5万多人的规模,今年春考报名人数达2万多。

  在新一轮招考制度改革背景下,“两考合一”可谓打出头炮,不仅意味着高三考生多了一次高考机会;更重要的是,为市属高校深化招生改革以及高中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契机。三重“机会红利”一起派发,才能让一度被喻为“鸡肋”的春考变得“叫好又叫座”。

   春考不录还能秋考录

  “吃都吃不饱”的春考今年首招应届生,由于与学业考采用“套考”形式,学生普遍认为,春考增加了一次高考机会,负担并不会加重。

  比如上理工附中今年240名高三学生,其中140人报名参加春考。学校通过对近60%的学生进行抽样摸底,发现学生对春考接受度较高,“本来就要参加学业考,如同时参加春考,只需多做语文、数学两门各30分的附加卷,外语则直接使用学业考试卷,基本没什么心理负担”。而且,春考不录的话还能秋考再录。

  而在闵行三中211名高三学生中,181人报名参加春季高考,比例更是超过85%,校长颛孙长宗说,“春季高考特别适合我们这类比较普通的高中,多数学生目标本来就是市属高校,春考等于创造出一次选择机会。

   两者取一”增强竞争性

  今年共有22所高校参与春季招生,其中14校为新加入高校,各校总计划已达1640人。根据高招改革总体安排,目前所有沪上市属本科高校都参加了春招。更重要的是,上海鼓励各本科院校在春招中开放具有一定办学优势的专业。作为第一次参加春招的“老本科”院校,上理工招办主任曹伟元透露,学校今年春招专业不仅包括体现工程教育特色的机械类专业,还包括经过欧标认证的首个本土工程类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由于春招采用“一档两投”招录模式,考生可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最终自主决定“两选一”。因此,高校开设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更热,在万千考生的选择中增强了竞争性。选择是双向的,对考生而言,同样要接受高校在传统高考笔试之外的另一番考察。春招以“统一文化考试+院校自主测试”作为录取依据,曹伟元说,借助这种自主招生模式,可充分利用笔试后的面试招收与学校定位对位的生源。

   为素质教育腾挪空间

  春季改革“两考合一”后,高中在考前都按照原来的教学秩序进行授课,而在考后又为推进素质教育腾出了空间。

  伴随高考综合改革的深入,中学在高三学生教育教学安排上会获得更多主动权。事实上,春考完成录取后的约4个月时间,高中可以自主安排这部分考生的学习计划。

  比如,曹杨二中就计划春考后安排已录取学生参与学校与同济大学的工科教育合作项目,或者参加3个月的对外访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研究性学习。华政附中则邀请部分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来校,与被录取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上理工附中同样将对录取学生推出个性化计划,开展与其高考志愿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