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表三十年 沪上这位郎中只看病不收钱

19.02.2017  05:10

  原标题:医表三十年这位郎中只看病不收钱

图片说明:修表需要专注,对老年人的眼睛、腰都是很大的挑战 摄影/邵竞

  东方网2月19日消息:“67岁的江福生,用自己的手艺,为有需求的人义务服务。几十年来,他为市民义务修钟表2000余只,从不收取修理费。”自从半年前《凉城·社区晨报》上刊登了关于江福生义务为大家修表的报道后,这位师承父亲修表手艺的“钟表郎中”更“”了,更多的居民来信来电想通过记者联系上江福生,帮忙修表,江福生笑着说:“退休后,比上班还忙。但是这些都是我心甘情愿,而且乐于去做的事。

  一头栽进去便忘了时间

  大大小小的钟表,“滴答滴答”有规律的“走着”,一走进江福生的家,就立刻能感受到这家人与钟表非同寻常的关系。

  每天早上6点半,江福生便一头钻入了“钟表的世界”。“时间总会过得特别快。”江福生说,这也许是因为爱这个行当,也许是因为时刻看着表盘,便忘记了时间。“以前会修到午夜12点,甚至凌晨1点,现在年纪没以前年轻了,自己也就格外注意身体了。”江福生边说边拿起枸杞泡的茶喝了起来,“修表对眼睛特别伤”。

  会找到江福生修手表的人,拿来的不是“老古董”级的,就是“高级货”。“大多来修表的人对这些手表都很有感情,这些有纪念意义的手表,有的是结婚时买的,有的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后买的,也有不少价格不菲的名表。所以每个表,都要认真对待。”江福生说,“还有些表,特别是名表拿到外面专柜修,至少要花八百上千,但其中有些毛病,最便宜的维修成本可能只要二三十元。”碰到这样的情况,江福生仍旧秉持义务修表的态度,只收取维修成本费。

  修过那么多块手表,其中也不乏名牌假表。他总是会告诉别人,名贵的表还是要到专柜买比较好,千万不要贪便宜。

  一表传三代故事永流传

  江福生隔一阵子就会去鲁班路上淘一些钟表零部件,身边也总备着二三十种电池,以备无患。

  一个三九严寒天,一位市民拿着一款老式手表请江福生修理,这是一款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手表,零部件已很难找到。这位市民告诉江福生,这款手表是当年结婚时其父母送的礼物,戴了几十年,相当有感情。望着这位市民期盼的目光,江福生安慰他,“会尽力帮你去修”。他骑上自行车,在上海大街小巷穿梭,寻找相配的零件。当天地上结着薄冰,可几个小时的寻觅,汗水早已把江福生的内衣浸湿。两天后,当那位市民拿到“起死回生”的手表后,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江福生认为,手表之所以名贵,当然是它的工艺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它背后的故事也许更是无价,而他的付出,如果能为手表的主人找回更多表盘背后的故事和价值,那他觉得自己干的小事就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技承于父亲望手艺不失传

  江福生的父亲原是亨得利的专业钟表修理师,他10来岁就跟着父亲学手艺。进入彭浦机器厂工作后,热心的他常为同事义务修钟表。11年前,江福生从企业内退后,正式加入到志愿者行列,经常到各街道为居民修钟表。三月是志愿服务较为集中的时间,目前,江福生已经接到了至少3个在虹口区举办的志愿活动的邀请。

  提起媒体报道,江福生笑着说,“媒体采访过以后,要来修表的电话络绎不绝。我给别人修表都是免费的,一方面修表就是我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防止自己技术生疏。”因此,江福生从不挑表,只要有人找他修表,他总是尽力而为。

  几十年来,江福生已为市民义务修钟表2000余只,从不收取修理费。不过江福生心里还是有一丝隐忧:“学修钟表技艺,至少10年打底,30年以上工夫,才能从容应付各种情况。这个坐冷板凳的活儿,愿意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除了名表维修店,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老式手表修理地方。我很担心,父亲传到我这里的手艺会不会失传?希望可以找到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