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1843—1949)》出版

06.03.2017  23:02

旧时的模样,怎么会变成今天的妆扮?由虹口区档案馆编著的《虹口(1843—1949)》一书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680余幅珍贵图照直观展示了虹口的前世今生,其中沈尹黙当年亲自填写的户籍档案印影件也在书中首次公开亮相。

沈尹黙当年亲自填写的户籍档案印影件

虹口(1843—1949)》一书共设12章节,包括虹口港、大名路、长治路、黄浦路、江湾镇等。全书汇集了虹口区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以及向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征集来的照片和资料。此次书中公开的照片有680余幅,相当部分为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对了解虹口历史、城市变迁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的出版也是“虹口记忆”工程的一部分。

此次公开的部分民国时期档案中,有一份沈尹黙在1946年前后亲自填写的个人情况手迹,十分珍贵。沈尹黙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中国书法界泰斗。抗战胜利后,沈尹黙居住在溧阳路东洋街220号(今虹口区海伦路504号),直至1971年6月逝世。

从沈尹黙亲自填写的这份户籍档案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当年溧阳路东洋街220号,是浙江兴业银行的房产,租赁此房屋租金在当时为2600元(旧币)。那时银行时兴投资建造房屋出租,浙江兴业银行投资建造的浙兴里(石库门建筑)就在溧阳路东洋街的北面。这份户籍档案对研究当年这一带虹口区的历史建筑和人文环境及当年上海对居民管理实行保甲制都具有重要价值。

此书中还首次公开了数张摄于十九世纪末,从浦东陆家嘴北望虹口的历史照片。照片中,人们可以隐约地看见虹口的外虹桥,桥的东侧是轮船招商局中栈码头,桥西侧是日本邮船码头。据了解,这些都是目前为止人们所能看到的最早从浦东陆家嘴拍摄虹口的照片。

从浦东陆家嘴北望虹口

虹口区的黄浦路曾经是上海最重要的外交领事馆区域。如今,人们对该路段上的俄罗斯领事馆并不陌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十九世纪,这条不长的路上,曾先后有德国驻上海领事馆(现黄浦路60号)、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现黄浦路36号)、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现黄浦路106号)。根据1911年《字林行号录》载的各国领事馆地址,在14家外国驻上海领事馆中,在今虹口区域内的就有10家,分别是奥匈帝国领事馆(现黄浦路42—44号)、比利时领事馆(原兆丰路17号,现高阳路)、丹麦领事馆(现黄浦路25号)、葡萄牙领事馆(黑狮路38号,现中州路)、西班牙领事馆(老靶子路31号,现武进路)、瑞典、挪威领事馆(北苏州路2号)。从档案馆现有的资料来看,这10家外国驻上海领事馆均设在当时的美租界。

(虹口区档案局 龙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