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病虫情报(2017年第04期)
病虫情报
第四期
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017年4月6日
一代小地老虎发生与防治适期预报
一、虫情预报
发生程度:中等发生年份
二、虫情预报依据
1 、诱蛾 : 区4个测报点应用糖醋、灯光、性诱三种方式进行诱蛾系统调查。
糖醋诱蛾:始见2月12日,比2016年晚1天,与3年平均、5年平均相同,至4月3日止平均单缽累计15头,♀:♂为5.33,诱蛾量是16年的75.0%,3年平均的78.9%,5年平均的38.4%。糖醋诱蛾有2个蛾峰,分别为3月8日-3月10日累计蛾量3头、占总诱蛾量的20.0%,3月18日-3月20日累计蛾量4头、占总诱蛾量的26.7%,3月28日-3月30日累计蛾量2头、占总诱蛾量的13.3%.
性诱:始见2月22日,比2016年晚3天,比3年平均早2天,比5年平均早3天,至4月3日止累计诱蛾量43头,诱蛾量是16年的1.43倍,3年平均的36.6%,5年平均的40.0%。性诱有2个蛾峰,分别为 3月9日-3月11日累计蛾量12头,占总诱蛾量的27.9%,3月29-3月31日累计蛾量8头,占总量的18.6%。
黑光灯诱蛾:始见3月4日,比2016年早1天,与3年相同,比5年平均早4天,至4月3日止,累计诱蛾量20头。黑光灯诱蛾有2个蛾峰,分别为 3月19日-3月21日累计蛾量5头,占总诱蛾量的25.0%,3月28-3月30日累计蛾量7头,占总诱蛾量的35.0%。
2 、幼虫调查: 区4个测报点大田系统调查,于3月29日100株小蓟母上查到5龄小地老虎1头。
3 、棕片诱卵: 区4个测报点大田系统调查,棕片诱卵始见期为3月22日,比2016年晚3天,比3年平均早1天,比5年平均晚1天。至4月5日止,累计诱卵量3粒,于4月2日孵化。
三、发生趋势分析
今年冬季温度偏高较常年偏高,利于南方虫源早迁出。2月出现小阳春20℃的天气,利于油菜早开花,田间蜜源植物偏多,干扰了成虫趋向糖醋诱蛾的效果,使诱虫量少于常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是卵孵和幼虫发生高峰,特别近期几天,温度回升较快,平均气温15~16℃,比往年偏高,降雨量少,并集中在中下旬,这种天气利于尾峰的卵孵进度加快,对4月中旬到5月初的幼虫发生和危害比较有利。望各级植保员要注意一代小地老虎后期的发生动态调查,及时做好预防防治工作。
四、防治意见
1 、防治适期: 据诱蛾量、幼虫发育历期和近期温度等综合因素分析,提出今年小地老虎防治应根据作物、地块和虫情分3次进行,第一次防治适期在4月13日-4月15日(露地可推迟1-2日),主要防治对象田为豇豆、刀豆、毛豆、甜椒、茄子、玉米、大葱、地膜土豆等和定植不久的作物以及夏播十字花科秧苗等;第二次防治适期在4月20日-4月23日(露地可推迟1-2日),防治主要对象田为白地、换茬地以及补治第一次防治后虫口残留高的田块;第三次宜在4月28日-4月30日,主要针对白地、换茬地和残留虫口偏高的田块进行扫残挑治。
2 、防治主要对象田: 豆类、玉米及刚定植不久作物和夏播的十字花科秧苗、夏播十字花科秧苗等。第二次对象田以白地及四月慢调茬、接茬田块为主(白地一定要进行防治,免遭后播作物受损)。
3 、用药种类:
①化学农药: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粉散粒剂(尊典)5000-15000倍;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普尊)1000-1300倍;或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奥翔)2500-3500倍;生物农药: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政供)250-400倍等。
进入采收期的叶菜类蔬菜,为避免农药残留问题,不要直接喷药防治,宜用老菜叶、莴苣叶等切碎后制成毒饵,每亩用毒饵量5公斤,在傍晚撒于田间进行诱杀,或在采收后接茬前防治。
②土壤处理:白地、换茬地用5%辛硫磷颗粒剂土壤处理,每亩用量3200-4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