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院董蓓菲:国际班额与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员
教师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班额实施教学?一个新的小班化教育(CSR)国际研究项目——“班额与有效教学国际网络”(Class Siz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International Network)研究将于9月启动。该项目由英国Leverhulme信托基金拨款资助,伦敦大学Peter Blatchford教授主持,项目组汇集了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国皮埃尔门德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大学及香港教育学院9名学者,探索班级规模和有效教学之间的关系:不同班额的有效教学方法。我校教科院董蓓菲博士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学者应邀成为课题组成员。
西方一直对亚洲地区的教学成效很感兴趣,如上海、香港,尽管班额较大,但学生学术表现良好。亚洲国家常基于西方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关政策:降低班额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国际上有关班额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研究关注的是班额和学生成绩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影响力大,但忽视了教学方法对班额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第二代研究主要探讨班额与教师及学生行为的关系,发现教师在学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并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该结论有助于解释为何班额下降后,学生成绩提升并不明显。“班额与有效教学国际网络”项目将围绕第三代班额研究——不同班额的有效教学方法,展开为期2年的国际研究。项目组将举办系列工作坊和国际会议,共享英国、美国、法国、中国的研究发现和新见解,提升对不同班额的教育成效、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班额的认识。从而为全球教育发展带来实际利益。
课题组汇集了英、法、美、中国大学的小班化教育领域的重要学者。我校董蓓菲博士曾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小班化教育的中国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公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于2012年在香港与伦敦大学Peter Blatchford教授,举行《东西方对话:小班教学的理念及研究》的公开论坛。香港《大公报》曾以“华师大董蓓菲博士在港做研究报告”为题,介绍其研究成果。“班额与有效教学国际网络”研究,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加入班额研究的国际学术团队。
详见Leverhulme信托基金会新闻网页http://www.leverhulme.ac.uk/awards/news_item.cfm/newsid/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