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逝世 享年93岁

15.09.2016  03:05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先生于2016年9月14日14时与世长辞,享年93岁。

图片说明: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先生于2016年9月14日14时与世长辞,享年93岁。

王盘声14岁师从陈秀山学艺。而后长期在文滨剧团演出,1945年起成为该团台柱之一,他的“刘志远敲更”及“志超读信”等唱段,自成一派。王盘声主演了许多现代戏,如《黄浦怒潮》中林耀华、《金沙江畔》中金明、《三代人》中李玉和等。在演出过程中,他重视研究沪剧传统的各种唱腔特点,又善于吸收兄弟剧种唱腔的长处。融会贯通。在塑造各种任务性格的同时,舒展的表达了王派唱腔飘逸潇洒的艺术特色,在沪剧界,有“十生九王”之说,即十个沪剧男小生中有九个是唱“王派”的,可见“王派”的影响力之大。

2014年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颁予王盘声。这也是白玉兰将年度大奖第一次颁给沪剧演员。《解放日报》采访他并发表《“最高兴的就是学生都好好唱戏”》,今天,解放日报·上海观察重刊此文纪念大师远去。

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提名在沪发布,其中年度“特殊贡献奖”颁予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派唱腔创始人王盘声。这也是白玉兰将年度大奖第一次颁给沪剧演员。

能得奖我很高兴,说明大家对沪剧重视,但我没啥能力,觉得惭愧。”王盘声说,“我现在做不了别的。只是听见他们(学生们)要唱沪剧就很高兴,但是他们跑了,我很难过。

如今,王盘声已91岁高龄,听、说都有些费力,却精神气十足,脸上带着几十年来标志性的笑容。“王老师这一生,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不巧。但他的个性很和顺,对生活一点点要求也没有。”王盘声弟子、沪剧小生杨音说,“但只有说起沪剧,老爷子就严肃起来了。

老先生日常生活里趣事多

王盘声脾气好到啥程度?杨音笑着说:“老师这一生,没有一个冤家。你待他不好,他也笑脸相迎,从没跟人红过脸。对我们学生,更是一句也没有骂过。

对自己的生活,王盘声更没要求。家里人给他做一桌子菜,他这样吃;给他端两个剩菜,他也一样吃。王盘声的小女儿黄佩英说,父亲一辈子没自己去商店买过东西,连钞票也不认得。听到这话,坐在一边的王盘声插嘴:“现在一百块我认得了。”王盘声生活里的趣事还有很多,“家里人忙的时候,他要吃冷饮,让他自己去冰箱拿,他就问冰箱哪能开。”黄佩英说。早年沪剧界曾有一支足球队,喜欢看球的王盘声是球队守门员,当球踢到眼前,队员叫道“老娘舅,球来了!”他却从球门前跑开了。 已是耄耋之年的王盘声,总是活在自己世界里。每天早晨7点半起床后,他就听听戏,把无线电、音响、CD一个个摸过来。闷的时候也看看电视“七彩频道”。“有了一定地位的演员,难免有点沾沾自喜,可王老师身上一点点都没有,老师是真正的沪剧艺术家。”杨音说。

学王派,要学创作方法

虽然脾气好,但王盘声心里也有深重的牵挂。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杨音脱离沪剧行业出去做生意。王盘声特地跑到苏州去找他,没有强迫、责骂,就是静静坐下来问他为何不再唱沪剧。“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学生都好好唱戏。现在杨音回来了,孙徐春还没回来。”王盘声说。

老师在艺术上很较真。以前很多人提出,人家是一板三眼,他是一板七眼,说他是乱敲。”杨音说,“老师当然不高兴,但也不当面跟人家辩解,实际上这是他新创立的节奏。后来他出版了 《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专门解释为什么这么敲,这个节奏怎么变过来的。”杨音介绍,唱是讲,讲是唱,讲着讲着唱起来,唱着唱着讲起来,这是王派最明显的特点。王盘声很反对演员在剧中一本正经“我要唱了”的架势,认为唱戏要融化在人物里。

学王派,不要学唱腔,要学创作方法。学流派都是这样的。”王盘声希望学生能学会将王派唱腔的特点和方法用到自己方法里。“不是说唱得很像就好了,那还是我的,不是你的。

沪剧现在还没走出低谷

尽管听说已不方便,但王盘声的视力却很好。早前得了眼疾,亲朋好友从澳洲弄来镜片,为他眼睛动了手术。听闻此言,王盘声连忙问:“镜片在哪里呀?”一听说拿不出来,王盘声道:“看不出就享福了,看那么多做啥。

紧接着,老爷子又问起沪剧界的现状:“我不晓得,年轻人现在都在做啥?”王盘声是指如今沪剧青年都唱不来传统戏、对沪剧唱腔说不出什么门道。他还惦记着他最小的学生程文俊“好久没来上课了”。“程文俊还在戏校读书,演出又多,没时间来。”对家里人的这番解释,王盘声一脸无奈。

沪剧现在还没走出低谷。”王盘声说,“基础没有打好,沪剧还不景气,怎么才能走出低谷呢?欢喜的观众是欢喜的,但现在还有几个剧团?”听学生们掰着手指数给他听,说起剧团缺人、缺钱,说到宝山沪剧团连乐队也没有,王盘声又摇头了。“为什么呢?主要是缺演员,没有叫得出来的好演员。现在的青年演员,是你要让他学沪剧,而不是他自己要唱。这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