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务体系 营造创新氛围——长风生态商务区科创工作侧记

31.12.2015  12:24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饿了么等互联网企业在普陀欣欣向荣的事实说明,这里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成功企业的频频出现,固然令人欣喜,而在长风生态商务区管委办看来,要把“创新驱动”这条发展主线坚持到底,关键在于要在区域内形成服务科创的软硬件环境和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在普陀出现、发展、壮大。”

科技政策双轮驱动

智能化、移动化是未来科技、商业发展的趋势,为了契合这一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在技术上,商务区加快推进与延华智能合作的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全面推动“智慧长风”的建设,利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通过“网上长风”和手机APP终端,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政策性和实用性的快速、便捷服务。创造条件推进园区WIFI布点全覆盖,建立长风3D虚拟空间,通过互联网全面、生动的展显园区的风貌。加快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建设和交通线网的完善,让企业员工和居民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通过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增强长风生态商务区的科技魅力。

在政策上,商务区引导企业加强与市、区相关政策制定园区对科创企业扶持相关政策的对接。鼓励并协助区域内科创企业申报市、区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信息产业化发展项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等引导资金。同等条件下,园区坚持优先采购本区域科技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以订购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经认定的本区域科技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区域内率先示范应用;加强对本区域创新产品研制企业和用户方的双向支持,不断拓展创新产品的市场空间,增强市场对于创新企业的接受度。

“服务人才”促发展

人才是企业之本,在加强对于公司新项目扶持力度的同时,商务区还不断加大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与服务力度。成立并引进了人才服务公司,联手知名人才中介机构,用市场化手段,建立本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围绕人才核心要素,聚集企业、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相关创新要素,为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的对接互动提供平台。实行招商引资和招人聚才双招联动,在引进项目、资金的同时为本区域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和中介组织,结合市、区政府人才政策,分别给予奖励。

同时,园区还充分利用园区内人才公寓、华师大四附中、上海市儿童医院等教卫资源以及近铁城市广场、长风景畔广场等大型商业配套设施,妥善解决好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问题和需求,适应和满足人才在沟通交流、艺术、文化、运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多层次需求,解决企业人才的后顾之忧。

在服务人才成长的同时,长风生态商务区还着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他们通过开展评优活动,在区域内开展“双创”(创新、创业)立功竞赛、“年度科创十佳人物评选”、“科创领军人物评选”等活动。通过开展对区域内人才队伍的调研,全面掌握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对标中央、市、区制定的各领域、产业、项目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英才等标准,定期开展长风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评选。在培养机制上,他们也坚持走市场化的方式,成立了一支由风投基金、企业家、专家学者组成的创新、创业人才遴选委员会,运用市场化手段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评价,对入选人才及其项目给予相应的资助、补贴和奖励。通过各类评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努力建成新兴产业的“双创”示范基地。

借助园区官网、党建网、官方微信、《时尚长风》等载体以及园区楼宇综合站点的服务平台,大力宣传园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成效。发动园区内科创产、学、研各相关单位,打通信息渠道,构建交流网络。积极与市、区平面、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携手,为园区打造科创高地进行连续、多方位,多角度的关注和报道,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工作的影响力,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平台建设促发展

商务区依托区域内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森建筑等拥有的国家级、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及各类技术服务平台,对接并购金融集聚区内160多家股权企业以及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国际并购交易中心(筹)机构和单位,并由园区统一签约一批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整体打包为对接项目、科技研发、科创成果的转化提供融资等各类服务,整合并激发科技资源优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释放创新活力。

通过园区企业联合会、企业发展促进会、股权商会、综合服务站点等渠道,收集建立园区科创企业拟上市储备目录,联合基金公司、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跟踪投资,推动科技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市场上市。对投资区域内企业并培育上市的区内基金(机构),积极争取政府相关奖励政策,给予项目运营补贴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