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达罗斯:作为“行动”的文学

23.07.2014  16:25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博士院院长、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菲利普•达罗斯(Philippe Daros)教授应我校外语学院法语系邀请在我校做为期两周的讲学,5月16日,他做客大夏讲坛,为师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菲利普•达罗斯是法国文学人类学领域的著名专家。达罗斯多年来主要从事小说理论的研究,在当代西方先锋文学研究领域的造诣深厚,是研究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杰出专家,近年来对当代法国文学、意大利文学、德国文学和东欧文学中的“异质”(altérité)课题有深入的研究。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博士院院长菲利普•达罗斯为我校师生做讲座

熟悉跨文化多国籍教学环境的 文学人类学家

  达罗斯曾在美国、英国、塞内加尔等多个国家授课,拥有者丰富的国际教学经验。在巴黎三大,他班上有50个学生,这些学生来自19个国家,在这种跨文化、多国籍的教学环境下,使他逐渐形式了多元的思考方式,以更好的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达罗斯教授的学术思想植根于当代欧洲社科思潮,致力于将哲学、社会政治学和人类学领域的新思考带入文学批评领域。他试图借助当代人类学话语来摆脱“写作神话”的绝境,提倡在保留艺术作品自主性的同时去探讨它与“之外”(空间、时间、象征符号、主流的再现体制等)的关系。谈到此次讲学,法语系主任王静说,“这次有幸邀请到达罗斯来我校进行为期两周的讲学,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这对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大有裨益。

  巴黎第三大学(Université Paris III - Sorbonne Nouvelle)又称“新索邦大学”,  为全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最为权威的大学,多个专业排名全法第一。2004年,我校与巴黎三大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至今已经十年历史。

  达罗斯认为,今年恰逢中法建交50周年,巴黎三大与华东师大在文化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据悉,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探讨联合培养博士生机制,搭建学术、教育和人文交流平台,使之成为促进中法两国学者进行跨国界、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平台,对深化两国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达罗斯将为我校外语学院学生做为期两周的讲学 

人类学与文学:同与不同

  人类学与文学之间并不存在一种显见的关系,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时代里尤其如此,因为当时的主流文学批评将艺术与世界、历史、社会现实、政治等隔绝开来。人类学讲求的是科学的客观性,而在它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发展起来的时代,文学则在为自己的独立自主而奔走呼吁,拒绝根据纯“现实主义”法则对世界进行再现,也拒绝以真实为标准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

  然而在达罗斯看来,人类学和文学之间存在着最为根本的共同之处:主体及其再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文学和人类学都涉及了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主体,它们在各个时代不停地对主体的外延、边界、他与周遭世界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依存状态做出了种种回应。而要在当下思考“文学的行动”这个问题,意味着将文学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对主体的再现这一命题进行重新审视。

达罗斯认为主体及其再现的问题是人类学和文学之间存在的最为根本的共同之处

讲座现场学生被达罗斯的风趣幽默所吸引

从智能手机看“文学的行动

  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每一个个体都面临着文化、传统和国家的历史重负所带来的无穷影响,也面临着全球化对这些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的冲击。达罗斯在演讲中多次举到智能手机的例子。他说,无论在哪里,你都会看到人们拿着智能手机进行自拍。不管人们所处的是巴黎、上海、孟买或达喀尔,人的行为模式都已经超越了地域国别的界限——因为这个世界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主体根据多样的手段和跨文化关系对自身身份进行着思考,而文学对此的展现便构成了“文学的行动”。

  “达罗斯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例子,阐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法语系研究生许一明说,“这些概念都十分新颖,为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学现象的解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文字 孟雨 金桔芳   摄影 吕安琪   来源 外语学院  编辑 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