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咱的身边人】学术达人的“修行”之路 ——记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赛特等奖获得者、材料学院博士生李宇航

30.11.2014  18:47
        在前不久结束的首届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宇航一马当先,斩获此次比赛博士组唯一的特等奖。在此之前,他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记者见到李宇航时大吃一惊,这真的是传说中的“学霸”吗?一脸清秀的他,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记者本来担心与“书生”沟通会冷场,但他却非常健谈,不知不觉就带领记者踏上了他的科研“修行”之路。   兴趣是开启成功的第一步           李宇航对学习一直都有浓厚的兴趣。早在本科时期,成绩优异的他就年年获得学业奖学金,大四时通过选拔获得校内硕博连读的保送资格,并由此跟随杨化桂教授开启了科研生涯。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李宇航对科研充满了热情,“我看文献就像看新闻一样享受,所以我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事情上”。当别的同学在操场上打球时,他在看文献;当别的同学打游戏时,他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当别的同学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时,他在冥思苦想科研难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说,李宇航是每天从早到晚都扑在科研上,实验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是他雷打不变的生活方式。       能成为这样一名“学霸”或许是命中注定的。早在初中的一次化学课上,当李宇航看到氢气燃烧所形成的蓝色火苗时,他就私下问老师:“有什么办法能让水再变成氢气?”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当时这一小小的疑问,竟成了自己今日研究的课题。   机会只为努力的人准备         若无努力,何来收获?好学的李宇航从不为已取得的成绩而止步不前,而一直致力于在各方面提升自己。他不仅在科研上非常努力,还积极参加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他说:“我总感觉自己离优秀还差得很远,还要继续努力,见贤思齐,提高自己。”       提起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李宇航非常感谢他的导师杨化桂教授。今年5月初,一场有关太阳能的国际研讨会在德国召开,李宇航所提交的参会申请被接受,还受邀作口头报告。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非常开心,但因费用犯了难。杨老师知道他的心思后便安慰说:“放心去吧,别担心费用。”正是有了杨老师的大力支持,李宇航才没有错过与世界“大牛”们交流的机会。       能够师从杨化桂教授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当年,已获得保研资格的李宇航正踌躇于归入哪位导师门下时,有一天,他看到了侯宇学长发的一条消息,内容是有关杨化桂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当他看到“太阳能光分解水制氢”时,一阵发自内心的喜悦让他毅然决定要跟着杨老师学习,努力去解决这一“小小的疑问”。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李宇航对科研有着坚忍不拔的执着,认真地做好每一次实验,并及时记录总结。研一结束时,他获得了一组很有意思的实验数据,但因为科研成熟度不够,无法理解。实验显示,一氧化铂相较于金属铂,展现出更好的太阳能光分解水制氢性能,但是两者作为比较,变量太多。他觉得这是个没法解开的死结。杨老师在比对两者数据结果后,反问他:“金属铂会高效催化氢气的氧化反应,那你有没有发现一氧化铂似乎可以单向抑制这一过程呢?”在杨老师的启发下,李宇航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一氧化铂控制氢气反应方向的特性,并以这个发现为原点,撰写出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而这一工作,便是他参加此次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的理论基础。         此次比赛可谓群英荟萃,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台湾大学等国内外82所高校的学生参加比赛。最终,李宇航凭借优秀的作品和扎实的知识功底拔得头筹,获得博士组唯一的特等奖。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李宇航表示,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会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获得的科研成果造福社会、回馈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