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观察员席位[图]

16.08.2017  19:42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国际海底管理局(简称“管理局”)第23届会议召开。上海交通大学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简称“极地与深海中心”)提交的申请材料准备充分,获得大会的一致通过,正式成为国际海底管理局观察员,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的观察员席位获得“”的突破。 

圆梦牙买加,全球深海治理又添中国力量

据极地与深海中心主任薛桂芳介绍,国际海底区域空间广阔、资源丰富,法律地位特殊,是全球治理的新领域和战略博弈的新空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战略新疆域之一,同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纳入到我国国家安全体系。成立于1994年的管理局是代表全人类管理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权威组织。目前,国际海底制度框架正迎来评估、调整及变革的重要时期。管理局是深海新疆域唯一的全球治理机构,其作用日益突出。 

截至目前,国际海底管理局共有82个观察员。其中,主权国家 30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1个、其他组织和科研机构21个。观察员在深海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管理局成员国就深海规则规章等作出决策,而深海议题和规则标准的提出与形成,则有赖于基础的专家研讨。观察员踊跃参与各类专题研讨会,积极发声,影响深海议题的设置与规则标准的制定。可以说,管理局在做出决策的起步阶段,便受到观察员的影响和制约。深海实践活动大国普遍重视观察员的作用,例如美国尽管不是管理局成员,但除美国政府本身作为管理局观察员外,管理局其他组织和科研机构观察员有5个来自美国。长期以来,管理局观察员中并没有中国的身影,这在长远上不利于维护我国在深海新疆域的国家利益。 

在党和国家将提升全球治理、重大议题设置、国际规则制定等能力和积极参与深海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作为“十三五”目标的新形势下,极地与深海中心积极相应国家号召,于今年6月14日向管理局提出了观察员席位的申请,在8月8日拉开帷幕的海底管理局第23届会议上获得通过。 

新观察员资格老,机构虽小雄心大

上海交通大学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由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桂芳担任中心主任的研究团队中有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原秘书长金建才研究员、青年学者张国斌博士后等长期致力于深海法律政策和实践研究。极地与深海中心在为我国深海立法和政策制定建言献策方面“战绩辉煌”,是我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与开发“十三五”规划”的牵头起草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权威解读的主要起草单位,承担了构建我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律体系的研究,得得外交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等机构的肯定与支持。 

极地与深海中心每年举办“深海论坛”,以期促进我国深海科学技术与政策法律的互动与共进;与管理局保持常年合作,每年共同举办深海法律政策高级研修班,培养发展中国家深海人才;承担深海政策咨询任务,为国家拓展深海新疆域提供智力支持。 

建设海洋强国,上海交大发出最强音

极地与深海中心成为管理局观察员是学校高度重视海洋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在涉海学科上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一流的师资力量。学校围绕海洋装备、海洋环境、海洋运输、海洋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不断加强科研支撑作用,为我国海洋事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做出贡献。 

成为管理局观察员既是荣誉,也带来压力。极地与深海中心将依托学校雄厚的深海科学、技术和装备优势,致力于打造我国深海事务决策咨询中心、深海学术研究中心、深海信息资料中心和深海人才培养及培训中心。今后,极地与深海中心将继续服务国家大局,以观察员身份配合整体外交,为国家深海事业建言献策,形成合力,推动国在全球深海治理中影响的提升,为全球深海治理提供“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