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一研究成果在《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发表
近日,药学院“千人计划”研究团队发展了一个新颖的协同催化不对称加成策略,这一创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该论文是由博士生王斯楠在王卫教授和李浩教授共同指导下完成的,论文题目为“Organo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Direct Additions of Aldehydes to 4 Vinylpyridines and Electron-Deficient Vinylarenes and Their Synthetic Applications”。
该方法分别用布朗斯特酸(TfOH)活化弱吸电性的4-乙烯基吡啶,手性二苯基脯氨醇叔丁基二甲基氯硅醚活化醛得到亲核性烯胺,两者协同催化首次实现了其高对映选择性的加成。此法可用于高效的合成综合价值高的吡啶类衍生物,通过1H-NMR对其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在TfOH存在下,4-乙烯基吡啶可自身聚合形成高活性三聚物,再与活化醛生成的烯胺进行加成,从而实现了首个醛与吡啶乙烯的不对称合成,这一发现直接阐明了该反应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若将底物吡啶乙烯换为有类似电子性质的硝基苯,则不用加入TfOH作为助催化剂即可由手性二苯基脯氨醇叔丁基二甲基氯硅醚催化醛发生同样的加成反应。这一方法的建立显著扩展了对映选择性加成的范围。利用发展的这一方法,可以合成多个含氮杂环的骨架结构,只需要4步“一锅法”反应可以合成强效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L-734,217的关键中间体,而且产率也从26%提高到了68%。
文章链接:J. Am. Chem. Soc.,2015,DOI:10.1021/ja511143b;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511143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