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存义教授,我的大恩人”
“我是江苏昆山职业小提琴乐师王择儒,今天怀着无比激动和感恩的心情,专程来到这里,为创伤骨科专家范存义教授等医务人员演奏两首小提琴曲。以此衷心感谢他们精湛的医术和仁慈的医德。范教授是我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断臂再生,就没有我如今的艺术生命。”这是日前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病区的感人一幕。
据了解,2011年的5月13日:因意外踏空,王择儒从3米多高处重重摔下,造成左臂肘关节粉碎性骨折,伤势非常严重。当地医院表示,伤情复杂,手术难度巨大且术后手臂功能难以恢复正常,建议去中国骨伤治疗技术最强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治疗。该院副院长、东院常务副院长范存义教授在肢体骨不等长与骨不连、骨外露、腕与手部疾患的治疗,特别是肘关节创伤、僵硬治疗及功能重建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范存义教授还兼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手外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要职。
虽说时间已过4年,但往事历历在目。王择儒谈到,当年他得到了手术主刀的范存义教授、以及李旭军、何劲、张经纬,欧阳元明、刘珅等医生、还有那些可爱的护士白衣天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出院时,范存义教授再三叮嘱患者要好好休养,及时做科学合理的康复运动,定时到医院复查。由于得到范存义教授高超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指导,王择儒的伤势奇迹般的康复了。
折断了手臂,王择儒是不幸的,但遇见了范存义教授,他又是万幸的。半年以后,在昆山五星级菲尔蒙酒店的大堂内,作为驻场乐师,王择儒又出现在公众面前,一曲马斯涅的《沉思》赢得满堂喝彩。他的听众、他的学生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肘关节遭受过重创,依然能把乐曲演绎得如此顺畅精准、如此出神入化。他们无不羡慕王择儒的好运、赞美范存义教授的高明医术。如今,王择儒已完全康复,手臂伸屈自如。更令人欣喜的是,也没有出现一般术后常有的麻、痛等神经损伤后遗症。
采访中,范存义教授坦言,在创伤骨科学界,肘关节的骨折治疗确是一个难题,与其他关节相比,人们对它的活动度、灵活度的要求更高。对一位小提琴演奏家而言,肘关节的功能至关重要,若没有一个很好的力量、伸屈度和稳定性以及手指的灵活度,就很难准确把控小提琴。当年患者的伤情非常复杂,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关节面严重破损,但还是安慰他,不要过分担忧,作为医者会尽最大努力,为他量身定做一个系统周密的治疗方案。
范存义教授还告诉记者:“王先生属于疤痕体质。毋容置疑,这又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所谓“疤痕体质”,其表现为伤口愈合后,疤痕呈持续性增大,这种现象无论在皮肤外表还是在皮下软组织都会发生,不但影响外观,还有碍功能。因此,在对王择儒进行二期手术时,还得把软组织的疤痕增生彻底切除,并针对性地制定一整套的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最终让他重新获得了一个正常功能的肘关节,返回了小提琴表演与教学的舞台。“手术的成功,对我们医生而言,也充分体会和享受到这个神圣职业的价值与快乐”。
王择儒是怀着感恩的心情再次来到了附属六院:“此次为范教授等演奏两首乐曲,是我精心挑选的,分别是罗马尼亚的乐曲《春天》、朝鲜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插曲——《祝福》”。王择儒进一步描述了他选择这两首乐曲的理由:“《春天》这首乐曲明快热烈,借助她,既表达出自己蓬勃向上的一种心情;同时也感谢范教授等医护人员的倾力付出,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艺术人生又一个春天的到来;《祝福》的旋律优美,演奏此曲祝愿天底下受过病痛折磨的人,远离病疼、远离危险、远离不顺,同时也祝福所有为病人带来健康和好运的白衣天使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他们的‘好’,就能对更多人‘好’;他们的‘好’,就是所有病人的福!”王择儒动情地说。
王择儒表示,自己喜欢深入思考某些社会现象,譬如眼下比较紧张的医患关系,究其原因错综复杂,医患可能也各有苦衷。但他认为,99%的医护人员是尽心尽责的,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手术成功了,就对医护人员大加溢美之词。他常常思忖,倘若发生了一个(有些并非是)医疗差错或事故,有些病家会纠缠医务人员多年;但如果医生实施了一个成功的手术,患者可能不会感恩一辈子,或许2-3年后就把医生的名字淡忘了,这很不公平。他,作为一个获得上海六院巨大帮助的病人,将永远铭记范教授等医务人员的恩情,基于这个原因,此次专程来到上海六院,表示自己最诚挚的谢意,并期待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感恩医务人员”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