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夫:“深入苹果基因”
史蒂夫·乔布斯曾告诉《乔布斯传》作者:“如果说我在苹果有一个心灵伴侣,那就是乔尼·艾夫。”
被乔布斯昵称为“乔尼”的乔纳森·艾夫是苹果首席设计师,与乔布斯合作20年,参与几乎所有苹果畅销产品的设计。他的作品倾倒众生、无人不晓,他本人却一贯低调、鲜为人知。
由于苹果公司的保密政策和艾夫本人的谦虚性格,他从不接受媒体的深度采访。今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记者得到一次难得的机会,前往位于硅谷的苹果公司总部,专访艾夫。
“在你知道的了不起的人中,他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你以为在街头遇到他能认出他来,但你不会,”记者约翰·阿尔利奇如此描述当天采访时见到的艾夫,“他不算特别高,体格健硕,留着寸头……穿蓝色马球衫,帆布裤,沙地靴。语速缓慢,嗓音柔和,乡音未改。”
现年47岁的艾夫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父亲迈克尔曾是银匠,后来到一所理工学院执教。受父亲影响,艾夫从小痴迷于机械制造,童年时乐此不疲地将家里物件拆开再重新组装。
“对物体的兴趣始于破坏它,”艾夫说。他记得,拆装收音机易如反掌,但闹钟好拆不好装,“我没法重新上好它的主发条。”30年后,他把童年爱好延续到苹果产品上,曾在某一天成功拆装了自己的苹果手机。
青年时期,他酷爱车,中学毕业后到伦敦学习汽车设计课程,但很快改变了想法。“学生们一边画图一边嘴里模仿汽车轰鸣声,课堂里充满‘轰轰轰’的可怕噪音。”他转到现为诺森布里亚大学的纽卡斯尔理工学院就读,学习艺术和设计。
这所学院注重设计细节和工艺制作,要求在校生完成两次实习。在这里,艾夫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简洁、直接、功能性与可操作性并重。他设计的一款钢笔热销多年,一台兼具助听器功能的电话被设计博物馆收藏。
理工学院毕业后,艾夫为资助他上大学的设计公司工作,一年后跳槽到伦敦一家名为“橘子”的设计公司。起初,他充满激情,无所不设计:牙刷、微波炉、水盆、马桶……但大多数客户不理解也不欣赏他的设计理念,认为那太超前、成本昂贵,令他备受打击。
只有一家客户与艾夫“惺惺相惜”,那就是苹果公司。当时,“橘子”与苹果签订了几单设计合同,由艾夫担任设计顾问。1991年,苹果公司邀请艾夫去苹果工作两年,他犹豫不决。次年,他接受邀约,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搬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待就是20余年。
“深入苹果基因”
在苹果的最初几年,艾夫的才华没能大放异彩,因为整个公司已迷失方向,一味追求利润,濒临破产。艾夫几次打算辞职走人,直到乔布斯1997年重返苹果,他才感觉有了用武之地。
乔布斯大刀阔斧削减项目数量和研发人员,重用艾夫,任命他为苹果工业设计部资深副总裁。对设计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偏执,使两人成为一对兴趣相投、极具创造力的工作搭档。
“当我们看到同一事物时,我们眼中所见与内心所感是一样的。我们会提出同样的问题,对事物有同样的好奇心,”艾夫说,“史蒂夫和我会花好几个月研究某个产品的一个零件,尽管这个零件往往没人看得见,或者压根不知道它存在,它的好坏完全不影响产品功能。我们这么做只是因为我们在乎,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能制造完美。任何不足,无论看不看得见,我们都觉得是失败。”
1998年,苹果推出这对搭档合作的第一件重要产品——彩色iMac台式机,成功打入个人电脑市场,艳惊四座。他们的设计理念在随后产品中得以延续。2001年到2010年,苹果陆续推出iPod系列数码音乐播放器、iPhone系列智能手机和iPad系列平板电脑。这些产品设计简约,别具一格,都以细腻的圆角、单键、镀铝表面和平滑屏幕为特色。
产品的成功离不开艾夫的精益求精。为寻求设计灵感和细节完美,艾夫曾与糖果制造商一起工作,研发第一代iMac五彩斑斓的外壳。他还远赴日本新潟,了解当地钢铁工人如何把金属打造成薄薄的一片,然后将所学用于制造超轻薄的钛金属笔记本电脑PowerBook。
到2010年底,苹果超越微软公司,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技术型企业。了解苹果公司文化的人说,没有艾夫,“这些绝对不可能实现”。
苹果技术团队资深副总裁道·诺曼评价说,艾夫的一些创意“躺在柜子里”,而乔布斯是把创意从柜子里拿出来的那个人。“乔尼才华横溢,他只需要乔布斯说一句,‘让这实现’。”
乔布斯卸任后,使苹果产品保持强劲势头的重任交于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之手。经过新一轮管理层变动后,艾夫如今兼任苹果软件和硬件的首席设计师,其重要性已无人能及。如诺曼所说,艾夫的设计风格已“深入苹果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