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院举办翻译专业课程思政主题圆桌公开课

04.11.2020  08:50

10月26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英语学院在松江校区5206教室举办了“青年教师中的译者:经验与思考”主题圆桌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主讲人为英语学院翻译系青年教师团队,包括杨祎辰老师、庄驰原老师及唐一辰老师。英语学院翻译系主任肖维青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应邀出席。此外,出席公开课的还有英语学院资深外教Curtis Evans以及来自国内其他高校的访问学者。

据主讲人之一的英语学院青年教师杨祎辰老师介绍,本次公开课面向英语学院翻译专业2019级1班学生,不仅是由肖维青教授领衔的英语学院翻译专业课程思政课程链的特色一环,也是其本学期所教授的《英汉笔译基础》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期中举行这样一次主题圆桌公开课对于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课程将近过半,同学们已经通过课内外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笔译经验,也可能积攒了不少问题。是时候,由教师群体中的译者“现身说法”,与同学们分享其在行业中所取得的经验与相关思考。

在《文化翻译与译者伦理:从实践说起》主题报告中,杨祎辰老师通过真实的文化翻译案例解析,帮助学生了解翻译中的简略化、明晰化、保守化、平整化倾向对文化翻译实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译者伦理视角,指出译者的职责是发挥主体性,促进文化间的沟通与合作,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新时代译者应具备的伦理意识及职业素养,以及如何可以将自己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自觉融入专业实践。

报告中所涉及的文化翻译案例,包括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重要讲话的英译以及来自上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的红色主题翻译实践案例。杨老师在讲解中穿插了上半学期的作业片段,由此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及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在题为《学术翻译中的译者素养——以〈英国官方鸦片战争史稿〉翻译为例》的报告中,庄驰原老师分享了英文史学著作汉译中关于术语查证与学术立场传达的两条译例,使学生领会从事学术翻译工作所要求的基本规范,在强调严谨客观的学术思维方式和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强化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成为兼具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专业水准的优秀跨文化交流人才。

庄老师从具体的翻译问题出发,突出了教学的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索和发现答案。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思想,是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观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在此背景下,英文版《新供给经济学》的制作承载着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的重任。

在《术语表建设在翻译项目中的作用——以〈新供给经济学〉汉英术语表为例》主题报告中,译者之一的唐一辰老师指出,在翻译项目启动初期,基于专业资料和数据统计建设专业术语表,有助于准确翻译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思想方法,进而更高效地向世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唐老师现场展示的利用语料库提取高频术语的过程与结果引起了在座同学和老师们的极大兴趣。

在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具体的翻译问题和翻译行业的前景向三位主讲人发问,讨论气氛热烈。在最后的点评环节,肖维青教授指出,本次课程思政课程链公开课显示了上外英语学院翻译专业作为全国翻译专业领头羊的实力,并且由来自身边的老师们“现身说法”,通过真实的案例,与同学分享其对翻译事业的热情,本就是对学生的一次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

课后,来自2019级翻译1班的王臻昳同学表示,非常认同老师们在案例中所给出的解决方案及其背后的译者伦理思考,并分享了自己对新时代译者责任的思考。本次公开课是由英语学院翻译系青年教师发起的整合院系资源,发挥个体专长,促进知识转化的一次成功实践,可为学院未来的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参考。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