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节气与节日于一体的清明 这是个温暖的日子
长白派出所民警日前在龙华烈士陵园向无名烈士敬献鲜花。
东方网4月4日消息:日前,由市文明办、市文广局、市妇联与东方广播中心联合主办的“我们的节日”系列讲堂在市群艺馆开讲。著名文化学者鲍鹏山、乔宽元和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秦畅、海波等和现场400多位群众一起畅谈传统节日清明。
兼节气与节日于一体的清明,事实上更具“迎春、感恩”的内涵。“扫墓,主要是扫一个感恩,感恩先人、先贤。”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认为:“选择一个时间去表达感恩,所有人都在一个时间表达。想一想,地球上13亿中国人,还有海外华人,同一时间祭奠我们的祖先,这是何等壮观的文化现象,我们都应该珍惜这个节日。”
清明节又被称为“祭扫节”、“扫墓节”,在许多人的心里,这似乎“注定”是一个悲悲戚戚的日子。
在文化学者鲍鹏山看来,这却是今人对清明的一种误读。鲍鹏山说:“从节气而言,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这是天地带给人们的温暖。这一天,家族人员集合在一起追忆先人,这本身也非常温暖。清明事实上起到了三个纽带的作用:天地与人之间的纽带、人和逝去先祖的纽带、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一直具有多元的节俗特征。除了踏青、祭扫、插柳、放风筝等传统习俗,在现代传播媒介、快餐式文化兴盛的当下,也出现了网络祭拜甚至“视频代哭”等新形式。今天的人们该如何在传统内涵与现代文明之间找到契合点?两位学者认为,清明节是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节气,正确的过节形式是走出去感受春天,而不是仅仅依靠网络“宅”在家里。鲍鹏山表示:“所有的节日都有一种仪式感,仪式里有着传统文化的内涵。”
讲座上还来了一位特殊观众:常年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刘存英在母亲去世后伤心过度,一度一蹶不振。在丈夫的帮助下,刘存英将母亲的教诲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并最终集结成书为《母亲走过的路》。刘存英此举获得两位学者的“点赞”,乔宽元表示:“追忆先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把逝去亲人的点滴用文字记录下来比野外放鞭炮、烧锡箔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