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对接国家战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16.10.2014  23:24

  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对接国家需求,深入推进师资分类发展改革,开拓性地建立了人员分层管理新模式,建立人事管理和改革特区。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效整合相关领域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等领军人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等人力资源,培养学科领军人才,汇聚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创新人才聘用模式,构建一体化组织体系;增强大团队协同能力,提升行业自主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学科队伍整体质量,建设优势学科特色方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个科研创新团队。学院近年来在研国家重大科技任务20项,经费近9.7亿元,包括97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项,工信部重大专项7项,教育部、财政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其他国防重大任务1项。

   【已完成重大项目】

   3500米深海观测和取样型ROV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大洋深海资源调查等重要领域,总体技术和作业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开发的深海ROV系统主动升沉补偿、实时张力监控、动力定位和虚拟监控等关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系统已在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的第21、22、26等多个大洋全球科考航次中多次成功应用,实现了我国首次自主发现并精细观测大洋深海黑烟囱的记录,在热液硫化物和生物资源科学调查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深水海洋工程试验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 :为突破瓶颈,实现我国原有500m近浅海试验能力向世界领先的4000m深远海试验能力的跨越,中心系统创新研发形成深海平台系统综合试验技术体系。世界首创并流式大空间池外循环深海复杂海流模拟技术等关键技术,成果在21个单位的50个海洋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支撑了我国深水开发装备的自主创新。为我国首座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等深水重大开发装备研制,首个深水油气田荔湾3-1开发等超大型油气田开发工程做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取得阶段性成果重大项目】

   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实现深海资源自主钻探

  通过需求、研发、设计、建造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创新与通力合作,我国首个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横空出世。2012年5月,“海洋石油981”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这是我国首次采用自主创新研发的重大装备在南海独立自主开发深海油气资源,也作为“移动的国土”彰显了国家主权,标志着我国深水海洋工程技术取得历史性跨越。协同创新的成功实践成为科研成功重要保障。项目研究团队获得了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海龙”号无人遥控潜水器——实现国际海底资源精细勘察取样

  “海龙”号ROV系统推动我国及国际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搭载技术的发展,在如海洋油气等重大国民经济领域,以及海洋防卫等军事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海龙”号ROV系统推动包括硫化物在内的洋中脊相关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开展洋中脊精细调查成为可能。“海龙”号ROV系统有效提高了大洋航段调查效率。它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垄断,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租用国外机器人开展海底精细调查的局面。据测算,其应用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将在航次调查经费上间接创造2个亿的价值,其获取的高质量数据、样品及据此产生的研究成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无法估算。

   【在研重大项目】

   船舶数字化智能设计系统研制(二期)——全面提升船舶工业制造能力

  “船舶数字化智能设计系统(一期)(KSHIP-I)”的研发,在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全面取得了突破,为我国船舶数字化建设初步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了“船舶数字化智能设计系统(二期)(KSHIP-II)”的研制任务,研究目标是通过协同创新,具备高新船舶数字化智能研发、设计、制造能力,整合EEDI评估技术于数字化智能设计系统技术,突破数字化样船库、新船型开发及优化、少/无压载水船舶等关键技术,开发实用的船舶数字化智能设计建造软件系统,在全国大型造船企业推广应用,为显著提高我国船舶行业的设计建造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系统研发——加快南海资源开发进程

  项目总体目标是,开展FLNG的综合水动力性能、结构特性、定位系统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掌握FLNG特殊综合性能和设计方法;提出我国FLNG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船级社审查;提供我国设计建造FLNG的技术保障。

   超大型浮式保障基地关键技术研发——维护南海海洋权益

  项目总体目标是建立南海超大型浮式保障基地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演化模拟、极端环境水弹性结构响应和可靠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多模块柔性连接、综合系泊定位系统、防腐、新材料应用、清洁能源利用等新技术,提出可行的概念设计方案,为实际建造我国南海超大型浮式保障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