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辽宁舰总设计师:我国水面舰艇技术已与世界海军强国同列[图]
我们国家水面舰船研制水平和研制能力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样就为我们国家海军执行从近海防御转型到远海防卫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水面舰艇技术和能力体系与世界海军强国同列
“我国水面舰艇在技术和能力体系上已经与世界海军强国站在了同一梯队。”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在沪表示, 近年来,我国水面舰艇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吨位不断增长,远洋航行环境进一步优化,舰船的信息感知能力、火力武备精准度、隐身技术等正显著提高。
朱英富是17至18日在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作上述表示的。这一国家级船海协创中心的牵头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核心单位中船集团、中海油,以及华中科大、天大、大连理工、武汉理工、中船重工702所、中国船级社等中心成员,来沪热议“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
朱英富院士分析水面舰船总体技术进展。
“为了适应国家防卫需求,近几年我国水面舰艇装备发展非常快速,每年有多艘水面舰船交付、服役,可以说我们国家新型水面舰艇取得了跨越式的提升,在国际上属于先进。”作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员,朱英富长期从事我国大型水面舰船设计,他自豪地说了这番话,“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国家水面舰船研制水平和研制能力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样就为我们国家海军执行从近海防御转型到远海防卫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谈及水面舰船总体技术发展趋势,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在智能化技术、绿色技术、综合电力技术、远程综合保障技术、以人为本的舱室环境与设施设计技术、海上无人系统技术等方面,我国水面舰船技术发展将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的新型舰船要以创新精神引领,军民融合,集智攻关,抢占舰船装备新技术的制高点,实现弯道超车。”
提及“弯道超车”,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忠钦院士描述了“船舶智能制造”的愿景和实现路径。工业制造技术经历了机械、电气、信息、智能4个时代,船舶工业亦是如此。船舶智能制造,有点像机器人造船,制造过程全面自动化、智能化,不仅将工人从“苦、脏、累、险”的作业环境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将推动造船工业脱胎换骨,朝着安全、经济、环保、高效、舒适的方向发展。
从船舶制造的面上看,在林院士眼中,发展智能造船技术是建设造船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 基于我国船厂的现状,他提出“三步走”的设想,即:第一步2020年前,建立智能车间,造船效率和质量水平接近日韩;第二步2025年前,建立智能船厂,造船效率和质量水平赶超日韩;第三步2035年前,建立船舶智能制造联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引领世界造船技术进步与创新。
新闻延伸:水面船舶之下,深海装备如何?
2016年9月,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战略规划,称将在未来5年提高深地、深海和深空的探测能力,并提出在2020年前开发1.1万米的深海潜水器,进军“挑战者深渊”——马里亚纳海沟。国家科技部推进“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力推进全海深潜水器研制。上海交大船建学院葛彤教授领衔团队,牵头“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研制”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从3500米作业型“海龙”号到6000米勘探取样型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深海水下工程装备”团队开展了大量深海无人遥控潜水装备的研制工作,水深范围覆盖从6000米到11000米左右的“海斗深渊(Hadal trench)”海域。 万米级ROV项目将打破我国深海无人潜水器应用的技术空白 ,最终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覆盖地球上全海深的深海调查技术体系,建立全海深科学调查和取样能力。项目实施还将有效支撑我国“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海上应用,对实现国家深海战略、推动深海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解放日报》 官方微信号 2017.02.18
原文: 没法谦虚了!辽宁舰总设计师:我国水面舰艇技术已与世界海军强国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