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工作系列报道一:传承航海精神 弘扬航海文化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商船学院出台多项举措做好全员育人工作

18.09.2018  18:01

                                       

导读:为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海海事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2017年5月,经教代会、党代表、民主党派人士审议,我校制定《上海海事大学全员育人体系建设方案》。一年多来,学校在全员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涌现了一些好的做法,创造了不少先进的经验。为进一步挖掘学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培育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今年上半年向各二级单位广泛征集典型案例,特推出全员育人工作系列报道。

                           

                                       传承航海精神 弘扬航海文化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商船学院出台多项举措做好全员育人工作

 

背景与理念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向海洋进发的世纪。2001年2月,国家交通部在《关于航运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把我国由“航运大国建成航运强国”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实现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2003年国务院13号文《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宣布要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明确提出,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016年国家海洋局发布《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继续推进海洋强国软实力建设。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与十八大报告相比多了“加快”两字,将这一表述置于报告第五部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之中。中国当前海洋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也正在努力建设海洋强国,但国民海洋意识却相对薄弱,尤其需要加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海权意识、海洋安全意识和海洋生态意识。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弘扬海洋文化;建设航运强国,必须要弘扬航海文化。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的学校,与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长江经济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国家涉海、涉航运战略密切相关。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成立于1995年,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等航海类本科专业。作为海事大学航海教育特色学院,承担着培养航海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航运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以传承航海精神,弘扬航海文化,营造强劲的航海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从而为建设高素质船员队伍,服务国家航海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举措与特色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每年国家和各地都组织各种主题庆祝活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商船学院积极建构教师、学生、校园文化三者良好的互动关系。

营造良好的航海文化氛围,建设高校特色校园文化。 商船学院航海类专业学生有专用教室和教学实习船“育峰”轮和“育明”轮,此外还有水上训练中心和轮机实训中心的配套。

打造航海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方面,商船学院积极利用世界海事日、国际海员日和中国航海日活动等契机,推广和营造航海文化氛围;打造学院“航海文化节”“海洋节”“航海技能比武”等大型品牌活动,弘扬中华优秀航海文化。另外,学院结合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民俗节日、文艺晚会、开学典礼及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人文色彩浓厚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会、运动会、歌咏比赛等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5年来,商船学院共组织学生日常素质教育活动共1064场。学院成立航海文化传播中心,通过介绍国际航运史、古今中外航海名人传、当代船长轮机长风采展示、设置海洋文化传播议题、梳理航海大事记、航海业与经济全球化专栏、普及涉海军事文化、日常及外事礼仪文化,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与。

以准军事化管理为抓手,培养高素质船员队伍。 船舶是高新尖技术密集的场所,航海人员对生命和财产以及海洋环境所承负的责任非常重大。鉴于航海行业特殊性,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独具一格,准军事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基本达到宿舍军营化、行动军事化、行为规范化、着装统一化、锻炼强制化,对学生执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就是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强健身心及团队精神。

商船准军事化管理有着优良的传统,除了每周一例行的升旗仪式、日常的早锻炼早集合等,学院每年都在航海广场举行准军事化管理成果汇报展演大会。汇报展演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后拉开帷幕,军魂团精彩的摔擒棍术表演、优秀方队整齐的队列表演、歌咏合唱表演、拔河联赛、航海女生方队表演、国际班交流生方队表演轮番上阵,班级拔河联赛总冠军争夺赛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今年已是连续举办了10届。

精心培养保障人才,打造极地航行专业队伍。 近年来,商船学院持续为国家南极、北极科学考察派遣优秀教师担任船长、轮机长、驾驶员和轮机员,为雪龙船安全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07年至今,学院已有18人次登上雪龙船远赴极地科考,其中党员13人次。

学校也成为中国参与极地航行人数最多、实践经验最丰富的航海院校。此外,学院还发挥专门人才队伍优势,积极参与极地规则和北极航道科研工作,为中国政府起草了第一份极地规则的国际提案,让国际航运界听到了中国声音。

对接国际海事事务,服务国家海洋战略。 上海国际海事亚洲技术合作中心落户我校。2016年4月15日,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向全球发出申请主办海事技术合作中心的邀请。学院教师陈宇里、阮巍、曾向明等老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集全校之力制作英文竞标书,经过250多天激烈竞争, 12月27日,IMO正式宣布我校成为其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MTCC Asia)的主办单位。 

学院科研团队开展南海航行状况研究。商船学院教师党员肖英杰、王志明、顾维国等专家学者,在中国航海学会的组织下在南海水域的推荐航路及其分布、南海水域船舶流量卫星AIS数据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南海水域航行安全与航海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2017年8月22日,上海海事大学和中国航海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成果发布会。该研究填补了国际上对南海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统计与分析的空白。

规划科普基地,努力服务社会。 商船学院已申请上海市科委“蓝色国土”科普基地,规划了船舶模型(移动国土)、海上航行(航海之路)、船舶驾驶(穿越海洋)、船漫游(船上寻宝)、海上求生(水中蛟龙)、船舶消防(灭火英雄)、水手工艺(能工巧匠)、海上通信(无处隐藏)、登轮体验(大船之美)、艇筏操作(漂流探险)等10余个项目,已经接待了20批次学生近800人参观,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商船学院与上海市临港第一小学开展的“儿童大学”科普实践,智慧课程《向南极进发》新书发布会在我校举行。白响恩老师走进“儿童大学”大讲堂,为临港一小300多名小学生及家长们主讲《向南极进发》第一课“我心中的冰雪奇缘”。

成效与展望

近年来,商船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国家重大战略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院始终把服务学校改革与发展、服务社会和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基本职责和自觉追求,实践探索富有实效。 

展望未来,以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以“聚焦内涵、强化特色、人才强校、创新引领”为主线,依照“按需、特色、协同、优势”的发展原则,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学的发展目标,积极投身高水平特色学科、师资、教学、科研、声誉的建设,确保关键改革有新突破,内涵发展有新成效。

撰稿、摄影、来源:商船学院 责任编辑:哈斯 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