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杀手"攻击示意图曝光 轨迹多变

30.12.2015  06:59

  东风”-21 甲弹道导弹发射照片

  从传统的定义来说,弹道导弹就是在发射之后,遵循预先制定好的弹道,以接近抛物线的轨迹飞行的导弹。弹道导弹必有的部件是惯性制导仪(机械惯性陀螺或激光陀螺),它能实时测量导弹的加速度,从而推算出导弹此时的飞行路径,并与预先制定的弹道作比较。如果陀螺仪测量出导弹偏离了预先制定的弹道,弹上相应的控制系统就发出指令,使导弹改变飞行状态,直至与预定的弹道吻合,这也是“弹道导弹”一名的由来。

  反舰弹道导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弹道导弹。很显然,要“反舰”,那么导弹的弹道就不能完全在发射之前就被预定。至少在飞行轨迹的末端,导弹必须具有依据目标的运动状态而临时进行自由机动的能力,只有这样,反舰弹道导弹才能命中在大海中航行的军舰。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非典型”的弹道导弹,从目前国际上对此类导弹形成的共识来看,一般认为,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复合弹道导弹,它在弹道的上升段、中段与普通的弹道导弹一般无大的差别,但在弹道的末端,反舰弹道导弹的制导原理、制导系统与飞航式导弹相似。

  冷战时期,美国研制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就是这样的复合弹道导弹。尽管它的打击对象不是军舰,而是大战时苏联陆军设置的前进后勤基地、装甲集群驻屯地,但为了打击这些位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目标,“潘兴”-2 破天荒地在弹道导弹上同时安装了惯性制导、雷达地形匹配末制导两套制导系统。在导弹的上升段与中段,“潘兴”-2 维持抛物线弹道。当进入弹道末端、导弹重入大气层后,“潘兴”-2 的弹头即开始打开减速装置,使弹头的速度逐渐下降,从接近3000 米/ 秒降低到1100 米/ 秒。当弹头的速度降低到已不会引起黑障的时候,弹上的末端地形匹配制导雷达开机,扫描下方陆地,与输入导弹的电子地图进行比对识别。此后,导弹一边在大气层内滑翔,一边使用气动舵面,更精确地修订航迹,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复杂的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使得“潘兴”-2 的外观也与其他弹道导弹显得不同。传统的单弹头弹道导弹,其弹头内只有战斗部,因而在导弹重入大气层时,只剩下一个圆锥体扎向地面。而“潘兴”-2 的弹头除了一枚战斗部,还需要安装整流罩、雷达、火控元件和飞行控制系统,因而“潘兴”-2的弹头又尖又长,外表呈流线型。弹头最前端是整流罩,内部装有雷达天线;接着是仪器舱,装有雷达的控制系统、火控元件;接下来才是战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