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7天每天工作12小时 航天女神不输工科男
眼前这位娇小甜美的女子,你不能想象她在战术型号研制这个以工科男为主的航天领域中叱咤风云,她设计的产品竟然是导弹。在专业技术上,王波兰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团队管理中,她被看作是“知心姐姐”。套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王波兰是航天八院同事们公认的“女神”。
在男人的王国里迎接挑战
王波兰的外表有着江南女子的柔弱,而内心却如西北胡杨般的坚韧。她常说:“作为一名航天设计师,只要锲而不舍,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做出这个职业选择,要从11年前说起。2003年,王波兰硕士毕业,当时攻读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流体专业,是继续读博深造还是踏上工作岗位?她选择了后者。找工作时,有许多公司向她伸出橄榄枝,但她没有考虑去收入颇高的企业,而选择了冷门的航天行业。
面对身边朋友们的不解,勇于自我挑战和不服输的王波兰希望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女性只要热爱这份事业,肯钻研、肯奉献,同样能干出成绩来。2003年,王波兰进入航天八院第八设计部(以下简称八部)工作,兼任八部团委书记。
一周7天每天工作12小时
她接受的第一个重担就是导弹的气动外形设计工作。
何谓气动外形?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导弹的飞行要求确定其外形设计,其确定需要经历一个很复杂的选型、计算、风洞试验、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特殊外形、创新设计的全新型号,对于资深的设计师来说都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任务。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王波兰给自己下了“军令状”:只能设计成功。为了拿出一个能达到高性能的最优气动外形方案,她把工作时间延长到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周7天。
设计过程要经过多次风洞试验,对每一轮的试验结果都要判断与理论计算的误差是否合理、趋势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和基地的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诊断病因”并调整下一步试验计划……睡眠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有一次试验进行了两天半60多个小时,她加起来只睡了6个小时。
最终,由王波兰为主设计的导弹气动外形方案顺利通过了各大飞行试验的考核,还获得了国防专利。
工作生活两手抓
航天型号的研制从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某型号研制过程中,一度出现两次进场、连续出现重复性问题的状况,这让型号研制队伍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当时的王波兰,已不仅仅是型号的总体主任设计师,还承担了研究室行政主任的职务。面对型号研制和部门管理的双重压力,她要求自己两项工作都要顾到而且要顾好。她一面井井有条地安排好室里面的工作,将合适的人调配起来做擅长的事情;另一方面马不停蹄地奔波,一项项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确保技术问题要见底。
王波兰的宝宝现在3岁了,活泼可爱。每天早上上班前,王波兰抓住半小时和宝宝独处的机会,陪伴他起床、刷牙、吃早饭。
她坦言,因为工作忙碌,的确对孩子心怀愧疚,好在全家都支持她的工作,做她坚实的后盾,不用操心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