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助力保税区转型 为企业发展打开空间
原标题:自贸试验助力老牌保税区亮丽转型,为企业发展打开空间外高桥五号门的“华尔街气象”
外高桥保税区的5号门,近悦远来,见证了浦东这片热土的飞速发展。如今,5号门又有新风景:乘着自贸试验东风,在毗邻5号门的金融贸易服务区内,各类金融贸易服务类机构纷纷抢滩入驻,领风气之先推进金融创新,一条通向世界的通衢大道正从5号门延伸开去。
自贸试验为企业打开发展空间。转型中的外高桥,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亮点。
保税区里“春色满园”
近日,中国银行自贸区分行新营业厅在台南西路50号开业,外高桥金融贸易服务区又增加了一位重量级新成员。作为全国首个保税区,外高桥此前从未有过金融机构扎堆落户的现象。20多年来,这里九成企业都是进出口贸易公司。
自贸改革让这些贸易商看到了拥有“金融翅膀”的可能。自贸试验前,由于跨境资金流通不便、人民币结算困难,很多贸易公司尽管业务量做得很大,但终究只能服务国内市场。随着自贸金融改革的推进,监管方式不断创新,为企业开辟了另一片天地:很多贸易商发现了走出去的机会,雄心勃勃提出向亚太运营中心转型的目标,随之带来了巨大的专业金融服务需求。
顺应市场变化,外高桥新发展公司及时对5号门附近,加枫路沿线商务区进行重新规划,设立金融贸易服务区,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客户置换、资源腾挪,将符合自贸试验区发展导向的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引入。
仅仅一年,金融贸易服务区就已“春色满园”,目前有600多家金融和类金融机构落户,其中中资银行7家,外资银行5家,银行数据中心2家;保险机构3家;股权投资企业38家;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55家;金融信息服务83家;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433家。由此形成了类型丰富、服务多样、集聚效应凸显的金融服务业态布局,一个被喻为外高桥的“华尔街”金融贸易服务区正拔地而起。
创新“泉眼”滋养实体企业
外高桥金融贸易服务区犹如一口“泉眼”,一股股金融创新的“清流”从中涌现,实体企业由此得到滋养。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是新兴金融服务产品,实现了境内人民币资金池与境外人民币资金池的双向流通。伍尔特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在全球装配和紧固件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其分支机构伍尔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落户于外高桥。该公司运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的优势,绕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常规境外人民币账户开设地,直通欧洲资金总部,无需“中转站”,打通了中国境内人民币资金池和集团总部资金池的流通渠道,大大提升了公司在业界的地位。
“跨境直贷”则打通了境内外两个资金市场,让实体企业可获得境外更低的融资成本。金融贸易服务区内的大华银行与上海冠东集装箱码头公司已签订总额为15亿人民币的贷款合同。冠东的母公司上港集团,是上海港的独家运营商,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表示:“大华银行的离岸人民币融资服务有助于上海港降低财务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自贸区保险业务创新也初露峥嵘。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合作组建的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保险“新国十条”公布后在上海自贸区成立的首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在全国主要省市与重点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建立合作医疗网络,帮助客户实现健康风险全流程管理。
未来金改蓄势待发
随着自贸试验的推进,保税区转型的步伐还将加快,未来更多新气象将在5号门旁出现。
上海城建集团拟设立上海元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第一期注册资金规模5亿元。未来业务将依托上海城建平台及隧道工程机械盾构厂商背景,为境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服务。富士康集团旗下的富金通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计划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前期主要从事集团内部相关的金融结算业务,未来将逐步扩大业务范围。
根据保险“新国十条”鼓励创新精神,保险类企业将在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上先行先试,结合自贸区未来政策的不断放开,考虑试点拓展外币保单,同时有望在境外投资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如国泰世华自贸区支行依托集团旗下的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可同时为企业客户的员工办理寿险、财险等提供一站式服务。伴随自贸区内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的适时推出,入驻于金融贸易服务区的海通期货自贸区营业部,计划配合推出相关原油期货产品。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企业对金融贸易服务区物业办公需求的日益增长,区内将提供充裕的高标准物业空间。目前区内有办公物业面积约8万平方米,在建办公物业面积达11.4万平方米,为更多企业入驻提供充裕的空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