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烟台市副市长杨丽一行来我校调研
6月5日,烟台市副市长杨丽来我校自由贸易区研究院调研。我院院长赵晓雷和副院长孙元欣与杨丽副市长一行进行座谈。双方就中韩签署自贸协定后烟台市如何谋取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交流。
杨丽副市长首先介绍了烟台市的状况以及烟台市与韩国开展合作的背景和现状。烟台产业园区(保税物流区)面积349平方公里,包括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的保税港区、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高新区和机场港口等。烟台跟韩国合作的基础非常好,产业的契合度也比较高。韩国这些年在中国的投资50%集中在山东。烟台市政府考虑要在依托两国自贸区大的框架背景之下来做一些事情,加强两个国家之间园区的合作。她此行的目的是专门来向赵晓雷院长请教产业园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大方向该如何把握?
赵晓雷院长认为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对山东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他提出做规划前,要明确发展定位、提出规划思路、设计制度创新、制定政策体系、落实发展机制。产业园区和自贸园区的规划从根本上讲师不同的。如果要做产业规划,产业园区也好,自贸区也好就是这两个,一个是围绕中韩FTA比较有利的产业去规划产业,一个是围绕国家十三五的一些战略性产业去做产业规划。
烟台面对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赵晓雷院长建议,中韩自贸协定是一个国际协定,是一个国家战略层面,不要操作到后面下降到一个区域经济层面,下降到一个产业园区层面,这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去考量这个问题,去进行发展定位,然后去规划思路。烟台首先要做成一个山东的事情,然后从山东的事情做成一个国家的事情,要有提升。
孙元欣副院长建议,烟台和韩国之间如果是建一种跨境的自由贸易园区,一是要有相同的营商环境、相同的制度环境、相同的生活环境。另外,产业规划要瞄准未来产业。如果双方能共同投资,最后利益能够捆绑在一起,效果会比较好。他建议,要组织一点力量专门去研究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要仔仔细细研究,研究的过程中间还要延伸,延伸要能够形成一个比如说烟台地区对韩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具体领域、措施,还有行业的配套条件等等,搞一个新的体系出来。
座谈会后,上海财经大学樊丽明校长会见了杨丽副市长。樊校长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领衔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概况,表示学校愿为中韩FT背景下烟台产业园区的规划及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双方就可能开展的校——地合作进行了交流。
(供稿:陈仁丽 供图:陈仁丽 编审:孔德民 收稿日期: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