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海事监管推八项制度创新 助航运市场破“玻璃门”
海事部门作为口岸查验部门,承担着保障国际船舶安全、及时进出港的重要职责。货物要快速进出关,前提是运输货物的船舶能及时驶入或驶出港口,因此海事部门把守着国际贸易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关口。过去,监管部门注重前置审批,繁琐的行政审批手续,无形中为航运市场设置了“玻璃门”,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要让各种航运要素快速集聚,必须打破这道“玻璃门”。
去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交通运输部第一时间在自贸区探索建立事中事后海事监管模式,推出了一批制度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上海海事局与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口岸部门合作,尝试通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船舶放行手续。该措施实现了船舶申请一口受理,数据一次提交,结果一口发放,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上海海事局还在洋山港试行国际船舶驶离口岸"先许可、后查验"改革。即对于取得国际航行船舶代理资质,并自愿签订《进出口岸自助查验服务协议》的船代公司,在办理船舶口岸查验时,由船方自助领取离港证,实现口岸查验业务办结"零等待"。改革后,口岸许可办结时间由原先平均20分钟缩短至2分钟以内。
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上海海事局围绕“放活管好”,继续做深做大改革文章。下一步,海事部门将抓住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信息化监管两个基本点,对接自贸区航运功能拓展,探索新的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其中包括建立目标船检查和船舶禁止离港的负面清单,预先向计划进港船舶发送“船长告知书”,使其知晓上海港港口国监督检查的重要事项。此外,上海海事局还将建立高效率的船舶登记流程。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自贸区将实行以“中国洋山港”为船籍港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为了使这项措施落到实处,海事部门将在船舶登记、防污染证书发放、船舶检验等方面建立一套高效率的办事流程,实现船舶不停航也能办理新船籍证。目前,上海海事局已在普通船舶登记流程方面进行了改革突破,办结时间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自贸区制度创新“海事八条”还首次提出,支持自贸区游艇产业发展。在自贸区海关监管由“物理围栏”逐步转为“电子围栏”的基础上,海事部门拟设立保税游艇自贸区外展示体验区,为符合条件的保税游艇提供便利的海事服务。此举,有望让“养在深闺人不知”的保税游艇走出保税区,形成上海游艇发展的市场新业态。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