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交流 文道不孤

30.04.2015  13:32

4月24日,首届上海交通大学文化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教师活动中心举行。媒体与设计学院单世联教授、人文学院高有鹏教授为论坛召集人,22位来自媒体与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人文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论坛。论坛由单世联主持。  

2014年下半年,作为学校文科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科建设处启动“上海交通大学文化论坛”计划。论坛以上海交大学者为主并邀请海内外同行专家,聚焦当前文化研究的重大关切和前沿论域,通过整合队伍、规划未来,提升上海交大的文化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论坛上,单世联将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分为“文化失败”、“文化革命”和“文化复兴”三个阶段,指出目前中国文化的发展动力主要基于国家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需要,文化的内在活力仍有待释放,文化自觉仍待提高,而大学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文科处处长叶必丰介绍了“文化论坛”的来龙去脉,对论坛的组织形式、预期成果等提出建议,表达了对文化论坛“既是课题培育,也是团队凝结”的期望。  

人文学院教授杨庆存、张中良、陈建华、何言宏、文学武、张蕴艳,媒设学院教授陆衡、周武忠、薛可、姚君喜、邵国松、凌金铸、邓林、朱宁嘉、江陵、闻媛、周年国,外语学院教授彭青龙,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谢耘耕,体育系教授王会儒等纷纷发言。  

与会学者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情况及其对文化研究的认识,并提出未来校内文化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在文史哲等传统学科的框架内进行的人文学术研究和比较文化研究;二是文化产业、文化管理、文化传播和体育文化等新的研究领域;三是包括文化政策、文化安全等介于文化与公共管理、文化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研究。  

经过十多年努力,上海交大教师在上述诸方面均有较好成果,承担国家级课题逾20个,发表论文数百篇。围绕如何进一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和优势,进一步凝炼方向、形成团队,在若干论域内取得国内领先、国际影响的成绩,学者们经过交流讨论,认为今后可以考虑在“文化与国家:历史与现实”、“人文学与文化发展”、“文化政策比较研究”、“数字化技术与中国文化转型”等四个领域进行学术聚焦,开拓研究。  

论坛气氛活跃,时有新论。与会学者一致表示,文化论坛意义重大,从这里可以真正感到“吾道不孤”。刚从北京来校工作的杨庆存特聘教授认为,作为以理工科见长的院校,学校举办文化论坛的思路极佳,理工科人才更需文化的积淀,非文科院校能够重视文化研究对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有鹏对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文化是一片湿地,正如湿地是地球的“”一样,文化能够净化世界。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上,曾有一批文人志士在此耕耘,我们的文化论坛一定能继往开来,越办越好。  

根据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文化论坛”每年举办4次。第二届论坛将于今年暑假前召开,主题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