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得癌症不是因为运气差,而是环境差

18.12.2015  18:23

如今依旧是“谈癌色变”的时代,很多人甚至说得癌症“听天由命”。但据英国BBC网站12月17日报道,一项新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患癌不能只怪“运气不好”,更多归咎于外在环境因素。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16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我们知道癌症源于身体干细胞分裂失控,这或许源于先天身体机能等内在因素,比如细胞分裂时发生突变;也或许源于抽烟、紫外线辐射和其他尚未确定的外在因素。而学界的争议就在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究竟谁占比更大?

 

新研究:外在因素才是癌症的主导风险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癌症研究中心(Stony Brook Cancer Centre)的研究团队试图通过计算机建模、人口数据、基因分析等方法得出答案。结果是,他们发现不同研究方法一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70%至90%的患癌风险源于外在因素”。

 

12月16日,该团队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外在风险因素对癌症演变的重要影响》(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extrinsic risk factors to cancer development)一文。文中提及他们用四种方法得出先天身体机能等内在风险因素对癌症生成和演化影响有限,只有10%至30%的癌症风险可以归因于内在因素,或所谓的“运气”。

 

“首先,我们证明了干细胞分裂和癌症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不能区分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使用控制总干细胞分裂的下界风险可以较好地估计内在因素风险。最后,我们证明了累积内因突变发生率并不足以解释观察到的癌症风险水平。”

 

由此,该团队认为癌症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结果对癌症预防、研究及公共卫生都很重要。”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托马塞蒂等人完成的“坏运气”研究于1月1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争议研究:三分之二的癌症是“坏运气”结果

 

这份新研究,无疑是对今年年初发表于《科学》的另一份癌症研究的反驳。

 

据新华网今年2月的消息,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托马塞蒂等人完成的“坏运气”研究于1月1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当时说,人类组织的癌症风险差异可用干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突变也即所谓“坏运气”解释。总之,三分之二的癌症是“坏运气”结果,另三分之一归因于遗传基因和外在环境因素。

 

托马塞蒂等人还表示,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预防特定癌症有巨大帮助,但在预防其它一些癌症方面可能没有这么有效,因此应该把更多资源集中到早期诊断方面,通过及早治疗延长癌症患者的预期寿命。

这种说法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激烈争辩。由于批评者众多,托马塞蒂等人还发表回应称可以把“坏运气”想象成一种诱变性工业致癌物质。回应文章写道:“突变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某种意义上这是进化的副作用。认识到突变在癌症中的作用大于以前的认知,有着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之前的“坏运气”研究认为,三分之二的癌症是“坏运气”结果,另三分之一归因于遗传基因和外在环境因素。

 

超越“运气”去理解和预防癌症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癌症研究中心主任Yusuf Hannun告诉BBC:“外在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Yusuf Hannun拿“抽烟”比方说,人们不能边抽烟边埋怨自己运气差才会得癌症。

 

“就像一把左轮手枪,内在因素(运气)只是其中一颗子弹。而吸烟者做的是又给这把左轮手枪加了两个或三个子弹。然后,他们扣动扳机。”Yusuf Hannun也坦言仍有体质、身体机能等可以归为个人运气的因素,因为并不是每个吸烟者都会得癌症,但是吸烟者患癌几率会更大。

 

“从公共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想尽可能地移除子弹。”值得注意的是,BBC称目前并不是所有患癌的外在因素都已被识别,也不是所有外在因素都是可以被避免的。

 

英国开放大学应用统计学教授凯文(Kevin McConway)评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癌症研究中心这份研究说:“他们确实提供了相当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外部因素才在癌症生成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当然即使有些人暴露于外部风险因素之下,我们也不能说这些人就一定会得癌症——‘运气’确实总是无处不在的。但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必须超出‘机会和运气’的角度去理解和预防癌症。”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艾玛·史密斯(Emma Smith)也表示,虽然不吸烟、少喝酒、控制体重、饮食得当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不能保证人们不得癌症,但起码可以大大降低患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