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开馆首日两次限流 有猴子标本被拔毛
图片说明:2015年4月19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观众们正在馆外排队购票。记者 高征 图
上海自然博物馆开馆首日,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标本、互动设备都经受了一场考验。博物馆商店意外成为网络热点。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开馆后2小时,馆内瞬时承载量已突破4000人,馆方2次启动限流措施,馆内部分标本、设备受损。此外,精美的商品和新颖的陈列方式,让博物馆商店意外走红网络。
开馆首日限流两次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新馆)开馆第一天,为应对游客的观展热情,原定9点的正式开馆时间提前到了8点30分。
自然博物馆周边的路口都安排了志愿者疏导人流,在山海关路路口, 2号口的志愿者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起码为200多人次指路。“人太多了。”蔡先生感叹,山海关路一度变成了步行街。
上午9点刚过,馆内电子统计数据显示,在馆人数已经突破千人。馆方启动门票限购措施,每人限购三张。10点30分左右,馆内瞬时承载量已突破4000人,馆外排队等候的游客队伍长达300多米。根据规划,馆方启动临时限流预案,停止售票和安检,静安雕塑公园所有入口关闭,并广播通知游客错峰改日参观。
对于限流措施,倪先生表示“非常赞成”,在他看来,限流是对外面的等待者和里面的参观者而言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拥挤的人流里,万一发生丢失踩踏等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倪先生表示,这么多人也表示大家对新馆充满期待。
据上海自然博物馆消息,昨日入馆总客流量10400人,瞬间承载量最高4391人。期间,触发两次临时限流。10:35临时限流,11:55解除。13:25临时限流,14:00解除。
图片说明:2015年4月19日,上海自然博物馆,馆内人气爆棚。记者 高征 图
老中青幼反应俱佳
开馆第一天,73岁的吴老先生带着7岁的孙子吴子诚来看看他曾经看过的恐龙和标本。吴老先生住在金陵路,离老馆不过一条街的距离,在他印象里,老馆灯光昏暗阴冷,标本都陈列在玻璃柜里,而在新馆,标本模型似乎触手可及,凑近看时,不再会撞到玻璃了。
7岁的吴子诚和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样,专注于馆内的电子触摸设备,一个讲述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关系的互动演示游戏吸引了吴子诚的注意。他的手指忙碌的点击着屏幕,虽然,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动画演示背后的涵义。
80后生人潘女士的女儿正在探索中心的化石挖掘区探寻恐龙蛋化石对此,她表示,只有一个餐厅一个咖啡厅也无法满足这么多参观者的就餐需求,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在博物馆内找到适合母婴休息的地方,3岁孩子的午觉是在咖啡馆里度过的。
潘女士的老公周先生是专业策展人士,在他看来,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互动设施等各方面水平在国内属于数一数二。只是,有些标识不够清楚,比如参观者若是没有做过详细的攻略就会错过增强骨骼这样的互动项目。
在老馆闭馆前,张小姐特意前往参观,在她记忆里,老馆幽静的可怕,除了一楼的大恐龙之外,楼上的古尸给他的童年留下过深刻印象。而新馆明亮、现代化,电子屏幕的解说替代了老馆展板上的毛笔字,在她看来,上海自然博物馆多了现代化,也不可避免地少了岁月的痕迹。
一位原本应该伏案研究的自然史研究员也加入了解说员的行列,他心疼开馆首日就被拔毛的猴子标本,还有那个被参观者掀掉了头颅的人体标本。对此,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闭馆之后,他们都会进行修复,“今天的损耗应该挺大的”,这位工作人员无奈的笑了笑。馆方表示虽然展品的损耗会因为参观人数的上升而增加,但仍以人为本,不会因此改变没有玻璃的展览方式。
此外,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也反响热烈,除了明信片、钥匙链等常规纪念品,还出售稀有的三叶虫化石、骨螺等,新颖有趣、制作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