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高峰至膏方质量惹人忧 稀缺药材更易掺假

16.11.2015  15:24

  立冬后,沪上冬令滋补品销售进入高峰期。记者近日从多家药店了解到,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扬,平均涨幅达10%至20%,今年膏方价格继续水涨船高。连年上涨的膏方价格,依然挡不住市民养生热情,越来越多市民接受膏方进补的理念。然而,不少消费者反映,花了大价钱,却买不到一料好膏方。

   道地药材越来越难觅

  “一料好膏方首先入药的药材要好,但现在道地药材越来越难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徐建国说,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原物种、原产地、生长年限不变、采摘季节不变、炮制方法符合要求、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中药材。

  “过去开处方喜欢在药名前标上‘川’‘云’‘广’等产地,道地的药材能够提高药效、确保疗效。但现在就不敢这么开处方了,如果标了产地,医院药房很难配齐药材。病人觉得中药治疗慢、难见效,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比如,茯苓、天麻是云南的好,淮山药是河南的好,麦冬最好的在浙江,虫草就是青海西藏的好,但现在很多地方都出这些药材。同一种药材,不同的产地,质地也会有区别,入药后会直接影响膏方的品质。打个比方,就拿白芍来说,它有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是膏方里常用的一味中药材。就全国来说,产自杭州的白芍是最好的,价格也比产自其他地区的白芍贵一些。

  有的中药材是类似的替代物种,有的产地发生了变化,在不适合的地方种植,有的该三年采摘人为地减少到两年,有的炮制方法偷工减料等。原产地生态破坏、种植不规范、市场无序竞争、炮制人才缺乏等,都是造成目前道地药材稀缺的原因。

  随着空气、水质、土壤等生长环境的改变,加之人为施用化学肥料、农药,采取不规范的熏制及保存方式,许多传统优质药材正逐渐流失原有的上佳药性。“过去开药,开15克黄芪是大剂量,现在15克是‘起板’,过去开红花,一般用3克,现在多用6克到9克。有些药材的药性的确在下降,不是中药材本身不好,而是整个生态环境出了问题。

   3D打印虫草可乱真

  一料膏方一般由20味至40味的中药组成,里面的中药材林林总总,质量把关尤为重要。如今,中药材假冒伪造的手段不断升级,容易出现使用劣质药材以次充好,尤其是一些稀缺药材更易掺假。

  “有药贩一年可以销售几麻袋虫草,1000元一两,卖得很火。虫草被称为‘软黄金’,掺假情况不少见。”药材商董林好向记者透露,最常见的手法是在虫草里加竹签或铅丝。“虫草断了以后,就没那么值钱了。为了卖出好价钱,有人就在里面加竹签撑起来,价格立马翻个五六倍。竹签大多在原产地就已经添加进去了,批发商收购时也会检查,但由于收购量大,一般不会细致检查。更夸张、有害的是在虫草晒干加工之前,用机器打入铁丝铅丝等,等虫草干燥后,很难察觉其中的问题。这么做一来可以弥补虫草的卖相、价值,二来可以增重。

  董林好透露,现在竟然还有3D打印的虫草。“我亲眼见过,就是用一种特殊塑料打出来的,非常逼真,一般人很难分辨,不过据我了解,还没有流入市场。

  记者了解到,膏方制作时一般采购的是中药饮片。但饮片生产厂家很多,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小药店做膏方到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去进货,那里面的假货、次品、农残超标等问题很多,最多的是染色药。

  据了解,中药饮片染色主要有三种情况:伪品通过染色掺入正品中,这种情况较为多见,掺入量达50%左右;第二种情况则是正品通过染色以次充好,这种常见于人工培植的山参染色后便于高价卖出;第三种则是劣药通过染色,继续入药。

  就在前几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黄柏、延胡索等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行专项监督抽检,检出9批不合格产品含有非食用物质金胺O。“金胺O就是一种化学染色剂,曾发现被用于劣质黄柏、蒲黄、延胡索等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非法染色,它对人体具有一定毒性作用。

   “胡配乱熬”影响疗效

  “光药材好,医生开方、药师审方以及加工环节出问题,依然做不出好膏方。”老字号中药店童涵春堂的药师祝建军有近40年的从业经验,他认为,膏方配伍、加工环节大有讲究,一个环节出问题,膏方质量都将大打折扣。

  比如,调理心血管毛病有个经典方叫“瓜蒌野白汤”,能缓解胸闷气短、痰气郁结等症状,然而有不懂行的医师开方时加入了“附子”这味药。附子本有强心作用,但它与瓜肉皮功效是相反的,不能一块用。“中医讲究‘十八反十九畏’,是指不要和有些药物合用,合用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对我们药师来说,拿到膏方单子,第一件事是审方,看有没有配伍禁忌,然后是计价、调配、校对,光是配这个环节就是4个人处理一张膏方单。”“审方非常考验药师水平。比如,胡麻、大胡麻、小胡麻是三种药,没有专业知识和负责的态度,很容易弄错。”祝建军介绍,有的中药材一字之差,功效却不一样。比如淡竹叶和泡竹叶、白莲和白薇、白前和白及,功效各不同。还有的方子里,药名容易混淆、看错。比如,桂枝和桔梗,写得潦草就分不清了。“‘血府逐瘀汤’中要用到桔梗,如果误用了桂枝就不对了,用桂枝是发热的,会起反作用。”

  加工环节也很复杂。“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程序,严格的操作过程。童涵春堂制作膏方,需要浸药、煎汤、榨汁、化膏、滤渣、熬炼、收取七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如膏方中有人参、冬虫夏草、枫斗等贵细药材的,一人一小锅分开煎煮,并将药渣返回给顾客。常规来说,整个过程需要20个小时,人工需5个人。”人民路1号童涵春堂国药号店经理李国新说。

  有些地方由于膏方熬制量大,根本来不及浸泡药材,也顾不上“武火煎开、文火慢炖”,有的直接用高压锅煮,一两个小时就能熬成。煎制过程中的火候、火头都被忽略,这样的膏方自然谈不上质量和口感。“不少速成的膏滋吃起来会有沙粒感,这是沉淀不到位造成的。”药材生长中会混入一些杂质,制作上“偷工减料”不仅使口感不纯正,也会对药效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