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研究院在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上 取得新进展

13.03.2017  17:04

脑卒中、心搏骤停、大型心脏手术等都会引起脑缺血,从而引起脑内神经元的损伤、死亡以及脑功能障碍。寻找降低神经损伤、促进神经保护的有效途径,是脑缺血临床治疗研究的首要目的。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含量最多的一类细胞,在脑缺血后具有神经保护和加重神经损伤的双重潜能。因此,探索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规律,对于寻找有效途径,调动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抑制其对神经元的损伤非常重要。陈献华副教授带领她的研究生经过5年多的探索,在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发现了cpg15蛋白,一种在生理状态下不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神经营养因子,在脑缺血后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大量表达,并可以分泌到细胞外,作用于海马神经元,降低其损伤,或促进其修复。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神经科学著名期刊《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该研究是在脑缺血小鼠模型和培养的细胞模拟缺血模型上,利用基因敲除等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的。该研究还进一步对脑缺血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中cpg15基因表达的途径进行了探索,找到了参与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该研究为将星形胶质细胞作为脑缺血疾病临床治疗的干预靶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一研究成果由博士生赵晶晶,硕士生胡捷先在导师陈献华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该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